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投资机构专家

胡俞越:CTA引领我国期货市场走进机构时代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4-24 10:44:53 来源:期货日报

 

  (2)CTA加剧券商和外资系期货公司走向两极分化

  随着金融市场相互融合程度的加深和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起步,券商和外资机构陆续进入期货行业。这种力量刚一进入就给行业带来了很大震动,原本弱小的期货公司在券商注资后在一夜间实力大增,在行业间的地位也变得超然。券商庞大的客户资源是今后这类期货公司的最重要依靠,雄厚的资本实力也为他们开拓市场和新型业务创造了条件。当然,单纯的注资并不能真正让一家期货公司由弱转强,人才储备、风控制度和经验积累等因素都不是短时间可以铸成的。

  我们预判,券商系的期货公司在CTA乃至股指期货等重要创新推出之后还会出现两级分化。其一,如果该期货公司本身就资质较佳或者券商大股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就有希望依靠庞大的客户群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期货公司,并在行业里取得强势地位;其二,如果该期货公司原有定位就比较低端,券商也没有提供更多支持,今后就有可能依附于券商,成为券商开发客户的单一通道,成为纯粹的期货经纪机构,此类机构在国外被称为期货佣金商(FCM)。当然,不论是券商作为介绍经纪人(IB)还是其子期货公司作为FCM,都是今后期货市场实行分类分级所需要的。期货毕竟属于高精尖专业务,需要大量的IB商和FCM商为高端业务提供服务。同样,外资背景的期货公司也存在着与券商系期货公司类似的发展路径选择问题。

  (3)期货公司的专业化之路

  在各类有强大股东背景的期货公司挤压下,其他期货公司生存条件较为恶劣。此时经营理念和路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期货公司自此选择了降低手续费的恶性竞争手段,从而伤人害己;其他大多数则选择细分客户群,选择专业化竞争手段,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客户盈利来维护或开拓市场。

  而CTA就可以解决这些难题,CTA的咨询费、资产管理费和相应的激励费用可以帮助期货公司与客户共同盈利。针对客户的不同条件,CTA还可以提供全程咨询、集合理财和专户理财三种服务方式,满足不同交易需求的客户。这就有助于期货公司走良性发展的专业化道路。2008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达到13.64亿手,同期美国达到69.95亿张,其占全球总成交的份额达到39.63%,是我国的5.13倍,但是美国的这些成交额仅是通过179家FCM来完成的。就目前市场规模而言,我国的期货公司数量偏多,并且同质化竞争严重。我国亟需赋予这些期货公司CTA、境外代理、FCM和IB的不同业务资格,让期货公司真正成为期货市场的主导者,尤其要率先成为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3.CTA为成熟期货机构投资者群体铺路

  在未来的期货舞台中,证券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QFII等都将轮番登场,其中的当红主角就是CTA。这不仅是指CTA无穷的发展潜力和令人信服的专业能力,还在于CTA将是这些机构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的最佳方式。

  但此类机构投资者资金庞大,分别购买各类CTA产品进行资产组合成本较高,此时就可以直接委托一个或者几个CTA做自己的专户理财。国外很多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都拥有隶属于自己的CTA。CTA有专业的期货投资团队和良好的风控机制,这些都是其他机构投资者所不具备的,正是将来他们介入期货市场的最佳桥梁。当前,各类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还没有得到认可,但这依然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方向。热议多年的CTA若顺利推出,就可以先行一步,积累充分的市场经验和人才储备,为更多的成熟期货机构投资者群体铺路。

  总之,CTA对我国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CTA可以丰富期货公司的盈利模式,解决现有市场繁荣与行业困顿的矛盾;我国CTA由期货公司发起设立,使专业人可以如愿做专业事,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这样一来,期货公司与CTA既专业分工风险隔离,又有机联系便于监管,而且今后CTA还可以成为其他机构投资者介入期货市场的专业引路人。我国期货市场在培育机构投资者这道坎上踟蹰多年难有寸进,CTA则在2008年悄然升温,逐步走进监管层的视野,2009年顺利启航。我们认为,放开CTA资格才能发挥期货公司的专业优势,并引领我国期货市场进入机构时代。

Total:3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