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季度以来沪胶库存一直徘徊在历史低位,主力资金在股市反弹的带动下积极入场做多,沪胶在7月和8月份的历史淡季中走出了一波强力反弹行情。从季节性因素分析,沪胶在三季度很难再有大的上涨空间,我们认为沪胶突破2月份高点26000的机会不大,建议投资者多单逢高减持,三季度维持振荡思路。 橡胶的来源是橡胶树,这就注定了橡胶的农产品属性,也决定了橡胶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大约70%的橡胶被用于轮胎制造,汽车行业的季节性决定着橡胶下游需求的波动。来源于石油的合成橡胶对天然橡胶有着较好的替代性,因此原油价格的波动也影响着橡胶价格。下文我们分别阐述汽车、原油和橡胶的季节性及其对橡胶价格的影响。 国内汽车产销的季节性分析 汽车市场一般在2-4月份和10-12月份进入产销旺季,在5-9月份和1-2月份产销量较低。1-2月份由于春节的原因,大宗商品销售较为惨淡。2月份之后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市场进入第一个旺季。5月份后由于天气炎热,厂商多降低产量以节约成本。10-12月份,天气转凉厂商一般扩大生产,下游零售商也采用降价促销等手段突击完成全年销售,市场进入第二个旺季。 通过对国内汽车2000-2009年月度产销数据的观察,我们发现,除2008年和2009年比较特殊外,汽车产销一般是3、4月份出现年内最高值(概率在80%以上),在2月份出现年内最低值(概率在80%以上)。整个年内走势大体上是12月份以后车市进入快速下降趋势,在第二年的2月份达到最低点。2-4月份一般会出现一波快速上涨的行情,在3、4月份达到年内最高点。5、6、7月份市场进入一个温和下降期,在8月份市场企稳,9、10、11、12月份市场温和反弹。 从汽车产量和沪胶的相关性分析来看,两者的相关度在71.75%,在2009年之后两者的相关性提高到了80%以上。汽车市场在二三季度的低迷使得橡胶市场在此期间的走势也偏弱。 原油价格的季节性分析 原油的季节性特征一般表现为:第一、二季度振荡上扬,第三季度区间整理,第四季度下行。原因主要是:第一季度是取暖油需求高峰期,第二和第三季度则是夏季汽油需求高峰期和飓风多发期,需求拉动以及飓风或会造成供应中断,进而导致原油价格在这两个季度相对坚挺。第四季度则由于上一个需求高峰结束,新的一个需求高峰还没到来,因此价格相对较弱。 通过对纽约轻质原油价格最近25年的数据观察,我们发现一年之中6月份和11月份是两个转折点。一般原油在6-8月份达到年内高点,9-11月份进入一个下降周期,11-5月份进入上升周期。 对两者的相关性检验表明,原油和沪胶相关性在85%。作为原油产品的合成橡胶对天然橡胶的替代性较好,这就决定了原油和橡胶相关性较高。从原油周期推测,沪胶在11月份之前难有大的反弹。 橡胶价格的季节性 国内天然橡胶产区主要集中在海南、云南两省。一般情况下,海南割胶季节从每年3月至12月,云南从每年的4月至11月。一般开割1个月后即可大量上市,因此5-8月是供给旺季,12-3月是供给淡季。在开割季节及供给旺季,胶价下跌;在停割时期及供给淡季,胶价上涨。每年4-5月的割胶初期,往往有大量的胶乳被用作乳胶的生产,这直接导致了烟片胶、颗粒胶产量并未明显增加,加之4月、 5月份原油一般处于上涨时段,所以橡胶在这段时间会有上涨行情。 近15年沪胶价格月度平均值 橡胶市场每年有两个重要的多转空的季节性窗口,一个是5月份,另一个是11月份。因为3月底4月初是新胶开割的季节,5月份市场供给显著增加,胶价容易下跌,从历年数据来看,沪胶在5月的上涨概率仅为30%。到了11月份,随着天气的转凉,发生灾害天气的概率减少,橡胶生产正常。除了逐渐增加的天胶库存,前期因为惜售心理而滞销的国内产区标胶也会对市场形成向下压力,这个月份是下跌概率最大的一个月。进入12月后国内产区割胶逐渐停止,下游厂家需要补充库存以满足停割期间的生产需要,因此橡胶将迎来两到三个月的见底上涨行情。 根据近15年沪胶价格走势图来看,沪胶一般在2月和6月走到年内最高点,在11月份走到最低点。整个走势可分为6-11月份的下降区间、12-2月的上升区间,以及3-5月的振荡区间三大部分。 另外,我们通过对日胶1992-2009年18年的数据观察,橡胶年内最高点出现在2月份的频率最高,概率为28%,其次为6月份的22%。年底低点出现在12月份的频率最高,概率为22%。这也与沪胶的季节性特征基本一致。 总的来说,橡胶在6月、7月份的高点主要受热带风暴和病虫害及原油价格高企的影响。之后,随着橡胶供给的增加和汽车产销的下降,在11月份前胶价一直是弱势行情。12月份橡胶割胶旺季结束,原油价格也进入一个上升通道,共同推动橡胶价格在来年的2月份达到最高点。 三季度橡胶市场一般表现较弱,现在来看沪胶仍处于偏强振荡的行情中。笔者认为,沪胶后市突破今年2月份高点26000的可能性不大,建议长线投资者勿盲目追高,短线操作为主。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