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中以来,受累于欧美日等经济体疲软的经济数据以及美联储尴尬的政策取向,股市、商品和外汇三大资本市场走势日渐复杂化。目前国内外股市和商品市场的走势所表现的依然是世界各大经济体的政治博弈,在经济前景并不十分明朗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再度出手刺激政策或将成为各国共度难关的唯一良药,中美欧政策预期营造的利多氛围将在中长期内主导金融市场,带动商品、股市在经过短期的回调后重新打开上扬通道。 近期,股市、商品与汇市等金融市场行情的此起彼伏反映的是主力资金对市场的追捧与唾弃以及风险意愿与避险情绪的角逐,但蕴藏的却是世界各大经济体的利益驱动。自年中以来,受累于疲软的经济数据以及美联储尴尬的政策取向,三大资本市场走势日渐复杂化。但长达两个月的背离现象不仅在客观上很大程度地缓解了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恐慌情绪,而且也压制了市场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讨论。然而市场主要矛盾往往在不经意间更迭轮换,上周美元绝地反弹,连收五阳,重上82点的近期高位,而原油、道指则破位下跌,均收四连阴。与此同时,国内股市、商品却依然维持近期高位振荡。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外股市和商品市场的走势所表现的依然是世界各大经济体的政治博弈,在经济前景并不十分明朗和乐观的前提下,中美欧政策预期营造的利多氛围将在中长期内主导金融市场。 发达经济体重症缠身 刺激政策拨云见日 在美国次级债务危机风波过后,市场仍纠结在债务风险之中,一边是高违约的债务风险,另一边却仍是炙手可热的债券拍卖,联系两者的信用评级虽一时间被市场炒作的沸沸扬扬,但并没有达到拨乱反正的效果,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仍是大国之间的纵横捭阖,从歃血联盟到短兵相接,各国政府的唯一目的仍是不顾一切地复苏本国经济,以维稳市场人心。 目前,欧美日等经济体仍受高失业率与高赤字困扰,而且形势日益严峻。笔者认为,再度出手刺激政策或将成为共度难关的唯一良药,世界各国势必重新融入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蜜月期”,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各国政府目前面临困难重重,形势要求各主要经济体步调统一。G20峰会过后,世界各国虽表面达成共识,但实际上仍是各自为战,不断增大了世界经济的复苏成本,对高赤字、高失业率仍然束手无策。更为尴尬的是,一些国家的政府试探性地采取退出政策后,本国市场频频出现失灵状态,凯恩斯主义与古典主义学派的相互冲击似乎找不到解决市场困难的有效方法。在万般无奈之下,各国政府仿佛不约而同地将重启刺激政策。日本首相菅直人近期宣布,为解决高失业率问题,要进一步推行刺激政策;美联储在上周议息会议上也高调讨论刺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眼下唯一紧缩的经济体仍是饱受债券市场摧残的欧元区,虽然德国目前公布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但整体来看,欧元区的经济复苏势头并不强劲。量化救援后的流动性泛滥虽要求政府紧缩,但最终依托的仍是经济的高速运转,在世界经济普遍缺乏新型经济增长源泉的前提下,欧洲的扩张政策仍将在市场的千呼万唤之后脱颖而出。 第二,经济前景不明,市场需要协作。从近期的商品、股市走势来看,市场复苏前景并不明朗,在市场短暂反弹之后,往往出现急速的下跌,这都充分表明资金对于后市并不充分看好,价值投资仍受制于疲软的经济增长。政策面上,美联储多次声明经济前景并不明朗,并不断下调GDP增长目标区间,欧洲各国更是早已默认经济复苏进程减缓,忙于应对债务危机。欧美经济前景显露悲观之际,日本亦难独善其身,高债务与老龄化问题将在很长时间内抑制该国经济发展,同时经济数据的疲软更加要求世界各国应摒弃贸易保护,寻求解决危机的相对优势理论,运用比较静态的经济学分析更好地服务于各国的贸易往来,从而在和谐之中更好地完成协作,达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中国政府顺势而为 政策围绕“保增长” 在欧美日经济面临挑战之际,我国政府似乎更好把握住了经济增长的脉搏,实现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夹缝中寻找难得的平衡与发展,在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为后市的经济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但笔者认为,面对空前的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国内政策实施亦是步履维艰,加快经济发展,解决国内贫富差距,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增长,成为当务之急。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政策预期营造多头氛围。分析一下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首先,在外汇市场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受制于美联储汇率政策、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海外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市场普遍预计我国的出口形势将呈现趋缓状态。其次,刺激国内消费却缺乏配套的居民增收措施,这将使得消费的后续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因此笔者认为,投资仍将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且在市场缺乏经济增长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的背景下,依靠宽松的流动性催生的繁荣景象仍将重现。 近期,国家能源局上报5万亿投资计划或将成为一种趋势,“生产拉动生产”已成为缓解市场主要矛盾的唯一途径,一方面是对新型能源的投资,另一方面是对传统能源的升级,产能拉动产能正在不断提振市场多头人气。近期,大量资金涌入国内股市、商品市场更加说明市场在呼唤投资政策出台,政策预期将继续推动商品、股市走高。 第二,调控政策有的放矢。“调结构”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为我国转型经济结构以及推动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期,地产调控、节能减排等政策力度持续加大,而且针对性愈来愈强。笔者认为,政策微调辅助意义重大,其旨在防止过剩产能“新陈代谢”带动经济的虚假繁荣,意在依靠宏观调控的强大震慑力来引导经济的健康成长,中央需要重新搭建增长与调控的平衡架构,且调控需要服务于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笔者认为,CPI的温和增长有利于我国度过困难的转型期,但市场对于“3.1%”这一数字的反应过于敏感。 此外,市场对股市国际板上市已经十分急切,政策迈向宽松应顺应市场的这一需求,进一步提振金融市场人气迫在眉睫。虽然银行业的再融资以及国内市场的IPO不断稀释着市场的过剩流动性,但商品、股市强劲反弹折射出资金面的乐观情绪进一步说明市场对后市充满信心。笔者认为,在短暂的回调后,商品、股市在政策的推动下,将重返牛市征途。 债券市场一路高歌 美元指数一雪前耻 在两个月以来的弱势美元格局当中,美国长短期国债齐头并进。新一批10年期国债中标收益率2.73%,创下历史新低,拍卖认购率创下3.04倍新高,同时二级市场国债价格持续走高,10年期国债与2年期国债均创下历史低点,而且其差额亦呈现下滑态势(即国债收益率曲线也呈下跌趋势),这都表明全球经济前景并不明朗,市场对美国经济走势更加担忧。然而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却以皆大欢喜收场,不但一致决议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而且还大张旗鼓地讨论扩张政策,这将促使资金的避险情绪继续升温,美元则借助CPI炒作影响,连连突破前期阻力。笔者认为,不管美元是“因祸得福”,还是“虽败犹荣”,其与债市仍然息息相关,有两个方面需要重点说明: 第一,债券市场承接市场中枢。在受到一波波债务危机的冲击之后,市场已然十分脆弱,经不起欧美经济数据的主动侵扰,毋庸置疑,避险情绪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基调。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的前提下,债券市场顺应历史潮流,成为市场的宠儿。其固有的低风险、低利率虽然被华尔街衍生品不断地剥离和放大,但始终优于股市、商品的价值取向。站在经济学层面上讲,后危机时代的债券市场(货币)充当承接经济的主要载体,发挥着无与伦比的资金聚集效应,而在美元、欧元两大货币久战不休的背后,欧美经济体的债券市场始终都保持着顺利拍卖,即在充分保证了欧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最低资金要求的前提下,市场寻求着某种象征性的均衡,但这种均衡仍将由美元主导世界经济,而债券市场当仁不让,成为检验外汇市场平衡的唯一“试金石”。 第二,外汇市场再起波澜。上周美元指数累计上涨3.14%,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单周涨幅,也是两个多月以来的首次反弹。欧元引领非美货币大幅走低,而人民币也重回汇改前水平,可见,美联储的大幅购债计划打乱了外汇市场的正常运行,走势趋向更加复杂化,然而美元在一雪前耻后,仍需要权衡国债发行与出口增长,预计持续时间和反弹空间不会太大。 仔细分析一下当下形势,金融监管的大力加强,促使美国出口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解决次债危机遗留下的高失业与高赤字的有效手段仍是强势美元下的政府救济与经济政策扩张,即出口与消费的均衡点仍牢牢攥在虚拟的美元指数手中,市场寻找平衡必然造成市场主要矛盾的快速转换,矛盾转换的成本则体现在股市与商品的宽幅振荡。随着市场“平衡免疫力”的不断增强,汇率政策将更加倾向利多,商品在短暂的回调蓄势后,或将拉开新一轮上涨的序幕。 综上所述,美元指数的强劲反弹引发了市场对后市经济复苏进程的担忧,各国政府当仁不让要出台刺激政策,缓解经济增长的多重重压,股市、商品与汇市或将交替主导金融市场。这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相互融通,更加需要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笔者认为,经济增长的车轮将带动商品、股市在经过短期的回调后重新打开上扬通道,在此局势下,预计原油将上冲85点的前期阻力位,道指也将在短期回调后发力上攻前期高点10720点,而沪铜亦可能将上冲6万点整数关口。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