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宏观事件及评论 国务院出台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意见 国务院9月6日公布《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表示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可转换债等为兼并重组融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企业兼并重组。 《意见》指出,国内一些行业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问题仍很突出。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国际间产业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的新形势下,必须切实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意见》强调要坚决取消各地区自行出台的限制外地企业对本地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规定。并且强调将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评论: 长期以来,由于财政赋税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地方政府对企业兼并重组一直持有抵制情绪,上述措施从机制上消除了地方政府暗中阻扰企业兼并重组的动机。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央出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最大受益者或许是央企,其他企业的最后结果,可能只是“陪太子读书”。总体来说,企业兼并重组还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在财税政策上,对中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实施财政贴息。金融政策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东部地区企业并购、重组中西部地区企业提供支持。支持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的投融资活动。鼓励和引导外资银行到中西部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有序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集合债券和上市融资。 产业与投资政策方面,加快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类别。土地政策上,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标准,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商贸政策上,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推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省份的区域通关改革。 评论: 近几年,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存在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合作机制有待完善、转移秩序有待规范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存在下硬性指标、搞“拉郎配”等不当行政行为。该《指导意见》的提出,将有利于规范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加强生态环保,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商务部将推八措施促进口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6日在“2010中国进口论坛”上说,中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预计2010年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远高于出口总额。崇泉表示,中国将一如既往、稳步推动市场开放,积极采取措施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崇泉说,中国将采取8项措施,鼓励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首先,将继续调整和优化进口结构。按照产业政策要求,积极进口资源、先进技术和关键装备;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和争端,努力扩大自主要贸易顺差国进口,尽可能促进贸易平衡;不断优化进口关税结构。“目前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已降至9.8%,低于发展中国家整体水平,今后,还将继续推动相关工作,引导企业扩大进口。”崇泉说。 其次,将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清理非关税措施,并对当前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措施进行修改和完善,继续简化和放宽部分进口管理措施,减少进口环节和手续,降低进口费用和成本。近5年来,中国已分批取消了约800多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今后将进一步改善进口检验检疫程序和海关通关环境,提高货物进口通关的便利化程度。 第三,将不断完善进口促进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进口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二是举办各类进口商品展览会、博览会、推介会,积极为扩大进口搭建更多的平台。三是积极研究运用各种金融、税收等手段支持扩大进口,包括为企业提供进口融资便利等等。四是支持和组织各种形式的投资贸易促进团,积极赴有关国家开展投资贸易促进活动,有效减少贸易顺差。 评论: 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但是中国的出口仍然远大于进口,贸易不平衡现象严重。进口的增加,将有利于减轻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 现货市场板块策略 短期内建议关注海峡西岸、亚运概念、物联网、铁路基建、能源、技术硬件与设备板块、稀缺资源、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 股指期货投资策略 周三建议IF1009触发以下条件时入场交易: 1) 跌破开盘点下方10点卖出,止损设置在开盘点下方5点。 2) 开盘点上方15点卖出,止损设置在开盘点上方20点。 3) 3040点沽空,止损设置在3045点。 所有交易都在浮动盈利超过30点后,止盈设置在20点位置。超过20点后,止盈设置在10点位置。超过10点后,止盈设置在2点位置。 责任编辑:白茉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