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期现结合化解塑料市场风险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9-08 11:50:22 来源:中国化工网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塑料原料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传统贸易模式正面临着挑战。上周在上海召开的2010年塑料行业投资机会高峰论坛上,与会代表认为,在现货销售困难、单纯贸易模式风险与日俱增的背景下,运行稳健、功能日益发挥的塑料期货已经成为生产企业和贸易商完善贸易模式、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传统贸易模式风险加大

2010年以来我国塑料价格经历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又一次大幅下跌,跌幅接近30%。与此同时,塑料期货的持仓量屡创新高,最高达到了创纪录的22.6万手,多空双方分歧加剧。随着镇海炼化的开工,我国聚乙烯年产能将突破1000万吨,国内库存规模迅速上升,塑料生产、贸易和消费企业面临着巨大的价格波动风险。

“由于现货销售越来越艰难,单纯贸易的风险与日俱增。同时,金融资本对于定价权的争夺,导致传统贸易商在价格面前迷茫,‘低买高卖’的传统贸易模式被打破,在套利、套保配合下的贸易显得越来越有必要。”象屿期货产业发展部门负责人朱鸣元指出了目前塑料企业面临的窘境。

据了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塑料生产大国行列,产业集群逐年优化,整体优势逐步提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增多。中国合成树脂的年消费量超过6500万吨,是世界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主要市场之一。2003年以来,我国塑料市场经历的大涨大跌给相关的生产和贸易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产经营困难。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化军介绍:“近年来,受全球原油及国内煤价剧烈波动影响,我国塑化产品的生产、贸易、消费企业面临巨大风险,迫切需要期货市场发挥价格发现和避险的功能,为企业稳定经营提供合适的金融工具。”

期现结合避险效益显现

在传统贸易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挑战的形势下,大商所于2007年和2009年分别推出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期货。刘化军表示:“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期货上市以来,运行稳健,相关现货企业和投资者参与踊跃,较好地发挥了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两大品种期货现货价格相关性在0.8以上,具有良好的趋同性,有效反映了现货市场价格走势,能够为生产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

据刘化军介绍,塑料期货吸引了大批企业参与避险,截至2010年7月已有2600多家现货企业参与塑料期货避险交易,并取得良好效果。随着市场的发展,塑料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不断优化,法人客户成交量占20%左右,月末持仓量基本稳定在50%左右。2009年,塑料期货交易量、交易额分别为1.26亿手和5.74万亿元,占当年总交易量和交易额的15.05%和15.24%。今年1~7月份大商所的塑料期货共成交了5317万手和2.77万亿元。美国期货业协会2009年数据显示,大商所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

远大物产塑胶事业部于海涛表示,期货对远大塑料业务的拓展积极作用明显,主要体现在管控风险、灵活销售、管理库存、定价方式、投资套利、决策依据等几方面。2008年以来,期货帮助企业有效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强了业务规模快速扩张背景下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稳定盈利能力,年业务规模增长40%~50%。

于海涛告诉记者:“利用期货工具,既能更好地满足终端客户需求,又能维护好供应商渠道。”塑料的进口业务通常有1~2个月的在途期,期间部分货物存在价格敞口,必须通过期货操作对冲风险。比如,当价格存在下跌风险时,可以卖出期货,这样客观上降低了库存量。之后,若现货难以销售,则注册仓单进行交割;若现货能够销售,则既维护终端客户,又锁定了盈利或亏损。另一种情况是,当终端客户有提前采购需求的话,可在期货买入,待现货市场补货后,再平掉多头头寸。通过这样的操作,企业即扩大了终端市场份额,又可获得稳定利润。

贸易商差异化发展明显

随着物流、市场信息的畅通,全球塑料贸易结构正逐渐发生改变。朱鸣元表示,在目前的形势下,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贸易企业,传统贸易模式很难存活,而依托期货市场,在“套利”、“套保”配合下的贸易将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朱鸣元同时表示,随着贸易结构的变化,以及市场越来越透明,贸易商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规模、物流、服务势必将成为未来贸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球大型贸易企业如嘉吉、嘉能可、荷兰托克等并不追求每一吨货的利润,而是看重物流、配送的效率,以及货物资源的稀缺性。他预测,未来国内贸易商也将分为两派,大型贸易商越来越追求规模、物流、整合效应,开始有自己的物流公司,建造仓储基地库,触角逐渐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而小的贸易商则会更多地寻求差别定位,做特殊料、做服务。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