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小麦价格大幅走高的带动下,国内小麦期现货价格均呈现振荡上行的格局,8月中下旬以来,价格也一直处于高位,表现坚挺。我国小麦市场惜售每年都有,但是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受不利天气、收购主体增多以及需求将启动等因素影响,市场人士对小麦后市十分乐观,看涨预期强烈。市场上存在“金九银十”的说法,今年九月的麦价又将如何演绎?是跑赢“金九”,还是“跌”宕起伏?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通胀升温,大宗商品或上演最后的疯狂 近几个月国际小麦价格出现了40年以来最凌厉的涨势,国内小麦价格也同步上行,6月份至今国际和国内小麦期货价格分别上涨了97%和10%。除了国际小麦供应量及库存预期降低以外,美元指数持续下跌也引发了投资者新一轮恐慌性买入及投机狂潮,助推麦价继续冲高。国内经历了大蒜、绿豆、生姜等价格疯炒后,玉米等粮食作物也出现了大幅拉升的走势,小麦期现货价格均表现强劲。粮食价格的上涨,必然快速传递到中下游食品加工企业,推高食品价格和饲料价格,增大通胀的压力。从近期商品价格走势来看,预计8月份CPI将创下年内新高,涨幅超过3%的可能性较大。据专业机构预测,我国CPI将在今年三季度构筑“拐点”,并在第四季度形成趋势性回落态势,预计大宗商品价格或将上演“最后的疯狂”。 需求转暖继续支撑麦价 九月和十月是传统的面粉销售旺季,随着天气逐渐转凉、高校开学以及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国内面粉市场需求回暖。由于备货需求的加大,面粉加工企业采购小麦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加,农户手中的小麦将无法满足面粉厂的需求,厂商的采购渠道也将转向贸易商及粮库,而私人贸易商又不急于销售手中小麦,因此采购成本势必将提高。近期很多主产区面粉厂已连续两周小幅调高面粉的出厂价格,加上近期饲料麦需求仍较大,沿海运费走高,刺激了南方销区行情的缓慢回升,浙江移库小麦也在高价位成交。销区面粉加工企业在开工率提高、库存陈麦基本耗尽的情况下,采购新麦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产销区购销活跃,这或将推动小麦价格继续保持稳中上扬的走势。 上周,华北黄淮产区小麦稳中上涨,价格在2000—2100元/吨之间;面粉价格普遍上涨30—40元/吨,价格在2600元/吨的水平波动。据商务部监测,截至8月27日全国小包装面粉零售价为4.47元/公斤,周环比上涨0.03元/公斤,连续5周上涨,较上年同期涨0.26元/公斤,涨幅达6%。优质麦行情坚挺,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均较前一周上涨20—40元/吨。自2010年7月28日以来,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周度投放量一直保持在450万吨的高水平,虽然成交率一直较低,但也连续两周小幅增加。预计随着面粉厂采购小麦加速,竞价交易成交量也将明显提高。同时,如果后期能源价格继续上涨,生物燃料的发展将使谷物需求增加,届时也将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又一动力。 麦价高位振荡,后期政策动向仍是关键 小麦作为全年粮油作物收购的开始,其价格的变化和走势对其它粮油品种有着关键性的导向作用。截至8月20日,11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麦4687.3万吨,同比减少879万吨。其中中储粮委托收储点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2264.7万吨,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的61%,同比减少1626.3万吨。今年的小麦市场由于托市收购量的大幅减少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市场变得较为复杂,当前各地市场新麦的均价较开秤初期上涨0.04—0.1元/斤,农民惜售尤其严重。虽然2010年新麦收购尚未结束,但由于国内主产区新麦收购价基本高于托市收购底价,托市收购已基本结束,且目前来看市场价格仍然维持高位,郑州强麦期货价格更是屡创历史新高。 在去年10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家提出2010年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将每斤提高3分钱,同时稻谷也相应提高了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油菜籽继续实施临时收储政策。今年虽然收购形势复杂,但仍然不能摆脱政策市的特征。8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时指出,国家将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稳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格,这从底部支撑了各市场主体的心理价格预期。 在国内通胀升温、现货价格坚挺、面粉销售旺季到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九月的小麦市场或将继续升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诸多利好因素支撑小麦行情中短期继续温和上扬,但仍需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市场购销情况以及相关农产品价格走势对小麦市场的影响。强麦主力1105合约近期突破了盘整区间并再创历史新高,后期或仍有上涨空间,但由于近期涨幅较大,不排除因获利了结而造成的价格回落,投资者应注意高位风险。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