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研究机构专家

南华期货何琳:早霜来袭 天气炒作再掀波澜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9-08 14:19:18 来源:南华期货 作者:何琳

2009年秋季以来,百年大旱袭击西南五省,进入2010年又遭遇罕见的倒春寒天气,随后,在南方及北部多数地区频发洪涝灾害,国内部分商品如绿豆、大蒜、玉米等因投机资金的炒作而价格大幅走高,带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加强了对通胀的预期。同时,全球天气也异常灾害频发,特别是俄罗斯及欧盟等地的干旱造成小麦、油菜籽作物的减产,从而助推出小麦价格的快速暴涨行情,以CBOT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豆类的价格跟随上扬、同步在8月初攀升到2010年度的新高位置,在8月12日美国农业部USDA供需报告出台之后,因缺乏自身利多题材支撑,豆类期价随即展开了程度不同的调整。

半月调整期过后进入到9月这个关键时间点,此刻,尽管目前美豆价格已经回到8月高点的位置,美豆即将进入收割周期,我国也将陆续展开收割工作,大豆价格面临集中上市产生的冲击,笔者认为,近期全球宏观经济还将保持货币较为宽松的流动性,虽然国内针对渐高的CPI数据将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以完成年初制定的年度CPI增幅目标,但考虑到今年全球及国内天气灾害频发,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都会遭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以小麦为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出现减产现象,导致供需格局发生较大改变从而激发价格能够保持高位坚挺带动下,农产品豆类的价格也会在通胀预期中逐步抬高。

一、宏观因素分析

1、美国货币流动性保持较为充裕

近期美国公布的系列经济数据,如初请失业金人数、房屋销售、消费者信心指数、美国二季度GDP数据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国经济复苏放缓。9月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8月非农就业人口减少5.4万人,预计为减少10万人,7月修正后为减少5.4万人,前值为减少13.1万人,美国8月失业率为9.6%,市场预估为9.6%,7月为9.5%。美国ISM8月非制造业指数为51.5,预估为53.5,7月为53.1。当日,美国三大股指对此反映良好均为小幅收涨,但考虑到是归因于公告的失业人数大幅高于悲观的市场预估的缘故,但8月失业率重新出现令人担忧的增高迹象,尤其是ISM8月的非制造业数据出现了回落,之前针对美国经济所担忧的二次探底暂不对市场构成威胁,8月27日,美联储主席贝南克表示,联储“将尽一切可能”确保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在经济前景显著恶化的情况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已做好准备,通过非传统措施来加大货币政策的宽松度”。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4大经济体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从近日伯南克的讲话可以推判,近期以美国为代表的低利率的市场流动性依旧将保持比较充裕的状态。

2、中国面临逐渐增高的CPI调控压力

国内方面,年初国家制定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预期在3%以内的目标,2010年度进入下半年时,7月份CPI增幅已达3.3%,本轮CPI连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类价格的快速上涨,因为食品价格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占30%的权重,2010年8月国内粮食、肉、蛋、奶、糖、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价格均出现上涨迹象,根据市场预测,8月份CPI涨幅将会再创新高达到增幅3.5%左右,随着进入四季度后剩余时间不充裕,CPI控制目标较为艰巨,发改委在8月召开的价格综合工作会议指出,合理把握价格改革的时机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二、基本因素分析

1、俄罗斯小麦减产带动农产品价格走强

今年4月起俄罗斯发生严重旱灾,7月旱情加重,这场百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炎热天气席卷俄罗斯,造成多起严重森林火灾以及1000万公顷即20%的耕地面临绝收。作为全球第三大小麦出产国,俄罗斯小麦的减产引发市场担心全球小麦供应出现问题,小麦价格出现了50多年来最急速的上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7月上涨42%,此番由小麦带动的农产品价格涨势在8月初达到新高,大豆、玉米期价追随小麦涨势触及年内的新高。为避免其他食品价格可能出现上涨,加剧通货膨胀风险,俄罗斯相关部门已宣布打算对大约20种食品实施价格封顶。随即,俄罗斯8月5日宣布自8月15日起暂停谷物出口至12月31日。不久又将小麦出口禁令延长到明年较后时间,再度触发外界忧虑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更有市场传言俄罗斯可能会到明年小麦收成前也不会考虑取消禁令。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2010年全球小麦产量将从2009年时的6.81亿吨降至6.46亿吨。全球小麦库存到2011年底或达到1.81亿吨,可满足全球27.2%的需求,预计俄罗斯今年谷物产量最多下降38%,如果俄罗斯出口持续冻结,美国的小麦供应也会面对考验,后市推高价格的空间仍然存在,并由此带动邻池农产品价格走强。

2、8月美国农业部报告中性偏多

美国农业部8月月度报告数据:2010/1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5369亿吨,使用总量为2.5092亿吨,过剩277万吨,较7月预测数据的过剩372万吨有所下调。总体上看,全球2010/11年大豆产量将创出历史记录,供应量较为充足,年度全球大豆供应过于充裕的状况有所改善。

2010/11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9344万吨,较上月上调240万吨, 较上一年度增加202万吨,使用总量为3905万吨,较上月上调176万吨。报告维持巴西6500万吨和阿根廷5000万吨产量水平不变。预计2010/11年度中国大豆产量1460万吨,与上月持平。报告继续上调200万吨中国大豆进口量至5200万吨,使用总量也上调240万吨至6662万吨。强劲的中国需求再度对美豆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当日CBOT美豆期价对8月供需报告的反映为先抑后扬,美国大豆产量增量抵消了调高的中国大豆进口和消费量数据,在前期借助天气题材及小麦的走高行情中市场对于8月供需报告数据反映出一定的乐观预期。

3、进口大豆虽居高不下,增量欲弥补豆油进口下调空间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称,根据海关数据及船期测算,预计我国全年大豆进口量预计达到5085万吨,较去年增长19.5%;大豆进口增速较快与豆油进口放慢有关。根据船期测算,8-12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分别为460万吨、450万吨、400万吨、350万吨和350万吨。海关数据显示1-7月已进口大豆3075万吨,全年大豆进口量将超过5000万吨。该中心并称,本年度豆油进口总量同比下降已成定局,预计全年度进口豆油143万吨,较上年大减42.8%。进口豆油的缺口将由新增进口大豆弥补。

图1

图1

4、国内抛售压力构成市场不稳定因素

2008/2009年度,国家原定计划收储725万吨大豆,虽最终并未完全完成收购计划,但收储数量应超过700万吨。随后,国家为补充大豆市场断档期间的市场需求,根据顺价销售的原则,在粮食批发市场进行公开竞价销售。从2009年7月23日开始,国家拉开抛储序幕,截至11月25日共拍卖18次,总成交为15.73万吨,平均成交率为0.0187%。加上195万吨临储转为地储,2009年末剩余储备大豆接近500万吨。

2009年7月末开始的大豆、玉米为缓解新旧交替期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而持续拍卖到12月同步结束,而今年,玉米早以提前至4月开始公开抛储,在相关的对于参与竞拍的企业资质、交易细则、拍售数量、拍售节奏上多次进行了调整,而对大豆的抛储却久久不见启动,进入9月后在新季大豆陆续上市前,国储是否还将轮出部分国储大豆以便缓解库存、资金压力?近日市场更有传言黑龙江地区将150万吨临时存储大豆划转为地方储备,对盘面价格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由此,近期市场较为关注的国储大豆的抛储动作将令国内大豆价格承压。

5、国家出台粮食收购价措施支撑豆价

2008年我国首次出台政策开始收储大豆,接连出台的收购措施适时遏制住了国内跟随商品熊市开始下滑的大豆价格。2009年11月国家迟于上年度一个月的时间出台了新粮收购计划,本次收粮工作在4月末结束。国家在适合的时间点出台了系列的收购政策,对国内大豆的走势起到了一定的支撑效果。最为明显是,在收购工作结束之后豆价应声而落,短短的时间内,大豆现货价格便从之前坚挺的每斤1.8元左右跌至1.6元左右,可见国储收购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影响程度。目前即将进入秋粮收获季节,市场皆会参照夏粮收购价格形成现货价格,预计今年国储大豆收购价格较上年微幅上调以鼓励豆农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的种植收益。

6、猪肉价格持续反弹,正值消费旺季来临,养殖需求支撑猪肉不会大幅回落。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8月31日,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平均每500克为12.47元,比昨日上涨0.01元。从近期来看,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生猪生产低谷后,国家4月中旬开始实施的冻猪肉收储措施对有效防止猪肉价格下滑起到一定作用,生猪价格随后开始缓涨,预计进入四季度猪肉传统消费旺季,生猪价格仍具备上涨空间,养殖业转暖将扩大对饲料的需求从而支撑豆类价格。

图2

图2

总体而言,尽管短期面临抛储传闻影响,中长期丰产压力将缓慢释放,但外围市场尤其是周边农产品的走强将提升国内外大豆价格运行平台。短期早霜忧虑将带动市场展开天气炒作的最后一搏,推动期价回升。中期来看美盘或将遭遇因新豆集中上市导致的季节性下滑,但四季度伴随美豆出口的集中进行及国内外下游消费的回暖,中期涨势依旧可期。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