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大连豆粕主力连续合约M1105量价齐升,创年内新高,CBOT大豆夜盘亦突破1050美分重要阻力价位,上方空间打开,强势明显。国内豆粕期货价格突破去年价格高点连线,在全球大豆产量创历史记录,以及美豆丰收的季节性压力背景下,国内豆粕强势突破耐人寻味。对于豆粕后期走势,笔者将基于豆粕相对价格和养殖效益进行分析。 玉米强势支撑豆粕价格 豆粕和玉米作为养殖业主要原料,存在着替代性,两者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的联动性,两者之间价差和比值亦长期处于一定波动区间。今年以来,两者基本面情况不同,造成了豆粕玉米比值长期处于低位。 从玉米基本面来看,美国农业部8月12日预计2010/2011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8.3159亿吨,饲料消费达到4.9365亿吨,期末库存为1674亿吨,2010/2011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消费比16.74%,为近四年来最低。而informa公司大幅调低对于美国玉米单产的预估增加了市场对于玉米供应的担忧。国内来看,2009/2010年度国内玉米供应偏紧局面为市场共识,尽管国家通过抛储来调控国内玉米价格,但并不能减少市场对于国内旧作玉米供应缺口的担忧。近期,东北地区遭遇洪水以及低温早霜天气,新作玉米产量存在着不确定性。 基于美国玉米产量的不确定性和偏低的库存消费比,9月7日美玉米突破2008年10月以来高点,创近两年新高。同期,美豆指数和美玉米指数比值持续走低,创近22月来新低。CBOT大豆价格相对玉米价格明显偏低,限制了美豆价格的下行空间,随着美玉米价格的上涨,前期买玉米卖大豆套利平仓助推了美豆价格的上行。国内来看,偏紧的玉米供应,使得国内玉米期货价格一直维持高位,大连豆粕主力合约和玉米主力合约比值自2010年春节以来一直处于1.52比值下方,最低触及1.45,而2007年10月以来两者比值均值处于1.70。9月7日,以大连豆粕M1105和玉米C1105收盘价计算,比值回升至1.51,验证了前期对于豆粕价格相对偏低的判断。 后期,若玉米供需局面不能改观,豆粕玉米比值处于低值区间,则豆粕价格运行将维持在高位。 养殖效益好转,豆粕需求预期增强 据商务部7日发布的商务预报监测,上周(8月30日至9月5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2%,这是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第11周出现上涨,累计涨幅达5.5%。在食用农产品中,鸡蛋零售价格继续走高。随着中秋、国庆佳节临近,市场需求趋旺,鸡蛋价格上涨1.4%,比7月中旬上涨10.8%。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12周回升,上周均价为8.735元/斤,创出年内新高,较上涨前高出26.6%。市场普遍预计国内8月CPI将超过7月数值,在9月达到峰值,后期食用农产品将进一步呈现上涨态势。 由于终端饲料消费趋于好转,以及对于未来进口大豆成本抬升的预期增强,油厂挺价心态较强。同时,饲料企业和经销商以短期库存为主,整体库存水平不高,因此逢低补库现象较为突出。据悉8月底期间,国内部分地区豆粕现货市场出现放量成交现象。对于两节临近,部分饲料厂商仍有进一步备货需求,为豆粕现货市场提供潜在的利多支撑。 综上,豆粕相对玉米价格偏低支撑国内豆粕价格,养殖需求增加、进口成本抬升提高了豆粕价格底部区间。不过考虑到,目前国内油厂压榨利益较好,油厂开工率增加,同时美豆丰产在即,豆粕价格上行存在一定压力。技术上,若美豆能在1050美分上方企稳,则豆粕或将冲击3200元/吨。对于买豆粕卖玉米套利,接近1.50开始逐渐平仓,等比值回落至1.48附近再择机进入。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