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又一例环保问题,将分红明星股——驰宏锌锗推上了风头浪尖。不巧的是,驰宏锌锗正在停牌推进重大资产重组,至少要一年才能解决的环保问题,让本已进入倒计时的资产重组,重新陷入漫漫等待中。 驰宏锌锗作为云南众多矿资源企业的一家,主要采掘铅矿、锌矿,并做初加工,另外,从铅锌矿里还提炼出少量的锗,但占比少。 2010年9月2日,一个月前就开始停牌酝酿重大资产重组的驰宏锌锗,突然发布公告:由于未能通过今年5月份和7月份的国家环保部开展的环保核查,公司在环保风险消除之前不得进行再融资。 至于环保整改要多久,资产重组何时会再有实质进展,9月6日,驰宏锌锗再发公告称,正在积极推进该项工作。根据采访得到的信息,我们担心,环保问题会与这一有色金属初加工企业,长期相伴下去。 缺乏深加工及环保的动力 其实,驰宏锌锗面临的环保问题,是云南众多矿产企业同样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云南省蕴藏着全中国最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别的省卖地能获得一份收入,云南省卖地的收入那是双份的,除了地上的,还有地下的。”当地人会对记者如此表示。 在云南,上市公司二十多家,与矿资源有关的企业就有七家。 诸如新登陆中小板的云南锗业、与驰宏锌锗同属云南冶金集团一家的云铝股份、以及不久前同样收到环保整改要求的锡业股份、还有与锡业股份同属云南锡业集团的贵研铂业。 当地的一位业内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这些矿老板,大部分都是采矿,初步加工就卖到国外去,价格低,可是在国外打个转,精深加工后,就能贵几倍再卖回中国,偏偏国内的需求还很高,结果污染严重的初加工环节留在了国内,污染少的精加工环节在国外,钱还被国外挣走了。” 一位硅业老板,正在和上述这位业内人士谈如何更大发展,因为硅业老板虽然采矿挣了不少钱,但是想从远郊的矿区,搬进四季如春的昆明来办厂,初步谈下来的结论是:这得引入高精加工技术,一则可以挣更大的钱,二则污染少了,旅游城市昆明才会接纳。 不过,在高精加工和环保上,驰宏锌锗似乎没有这位硅业老板这样的动力。虽然驰宏锌锗年报里也写了“云南省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以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为方向,推进有色、冶金、化工等产业升级。……将为公司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生产初级产品到延伸产业链。” “但现在还没形成高精深加工,确实有这种打算,下一步有没有深加工就不了解了。”驰宏锌锗规划发展部一位工作人士称:“现在就是初加工。” 驰宏锌锗出产铅锌,与稀土、钼等主要用于新材料的小金属不一样,铅锌的主要利润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即矿山采掘。经初加工后形成铅锭、锌锭,往下游走就主要是钢铁厂商等重工业,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往下游做,也就增加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不会有特别高的利润了,从利润上讲没有动力。 华泰证券研究员刘敏达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道,“锗,小品种金属,在电子上应用,往下游深加工的利润可能还能高,不过,锗上游的矿山利润也很高。” 驰宏锌锗内部人士则告诉记者:“锗现在是在搞深加工。不过锗占比少。从铅锌中精深加工可以获得锗。”驰宏锌锗的公司名字中有“锗”这个字眼,但是锗产品的收入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71%,毛利率只有11%,低于锌铅的毛利率。 然而,另一家云南主要生产锗的企业——云南锗业,毛利率却高达56.29%。中投证券分析,云南锗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下游深加工产能逐步形成,产品结构高端化。产品除了锗矿和锗锭,还包括高效太阳锗单晶片、红外光学锗镜头等等高毛利产品。相形之下,驰宏锌锗在锗产品上似乎也没有形成深加工产能。 而驰宏锌锗则与云南当地掌握小金属定价权的矿厂不一样,初加工的铅,售价只能受市场涨跌影响。驰宏锌锗规划发展部人士向《投资者报》承认:“驰宏锌锗在铅价上,没有定价权。市场铅价涨就卖高价,跌就卖低价。”甚至,环保标准提高后,也会长期影响国内铅价。 驰宏锌锗在2009年年报中提到:“价格不可能延续去年单边上扬的稳定走势,极有可能走出一条震荡波动的复杂曲线,特别是铅产品,国内环保政策推动铅冶炼业进入产业升级高峰期,国内外铅矿供应充裕,加工费上升,冶炼企业扩张势头迅猛,再生铅产量大幅增长等抑制因素,会长期影响国内铅价。”这段话很难理解,驰宏锌锗人士称这是基于行业经验的预测。 总得来说,对驰宏锌锗来说,往环保、污染少的高精深加工发展,根本就缺乏利益驱使的内生动力。与初加工伴随的污染问题,很难从产业链的提升上获得解决的路径。 环保整改至少需要一年 上述云南当地人告诉记者,铅锌的污染,主要是冶炼厂的污染。如果把铅直接烧来冶炼,也就是烧结冶炼法,在高温下,会产生硫化物,排在空气中,没法回收。另外,铅在高温下变成蒸汽后,被人体吸收,毒性很大,会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可造成先天智力低下,对老年人则会造成痴呆。 此次,驰宏锌锗未能通过国家环保部开展的环保核查,“是几十年的历史问题了”,驰宏锌锗规划发展部人士表示,“都五六十年了,这个环保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地方政府等各方面都有相应的预期,要达到各自的要求才能解决。比如,当地村民搬迁等问题。” “历史问题,那也得解决,不可能等政策放松,环保政策也不可能放松,现在环保抓得很严。估计整改时间会很长,至少要1年。不可能等政策放松,环保政策也不可能放松,现在环保抓得很严。” 刘敏达表示,在环保问题解决前,驰宏锌锗无法进行再融资和资产注入不管是待注入资产,还是公司现有资产,只要环保有问题,都要整改,否则再融资都会被终止。 此次被环保部现场检查,发现比较严重环保问题的,正是驰宏锌锗所属的会泽分公司和曲靖分公司冶炼厂。如果这些冶炼厂达不到国内环保标准,或许还会面临被淘。由于国内对铅的冶炼标准提高了,很多达不到5万吨以上的小产能冶炼厂都会遭遇被淘汰的命运,驰宏锌锗也只能兴建10万吨以上的冶炼厂。 驰宏锌锗内部人士称,15年前还能建2万吨的冶炼厂,现在至少要10万吨的才可能获批。驰宏锌锗目前在建的两个项目:一个是云南会泽铅锌项目,产能是16万吨,另外一个是内蒙古呼伦贝尔铅锌项目,产能也高达20万吨,不过,两个项目都要在2011年投产。 也就是说,1年后这两个高产能的冶炼厂才能开始运作,部分代替现有冶炼厂,环境安全隐患,或能在高产能项目投入运作后得到缓解。 至于是否会有罚款类的损失,驰宏锌锗方面认为可能性不大。刘敏达也认为“驰宏锌锗不会像紫金矿业那样被罚款,因为还没有造成环境事故。” 如此看来,驰宏锌锗的经济损失可能来自于现有冶炼厂在环保整改下不能全负荷开工的损失,之后可能面临被淘汰的损失,以及为地方居民未来可能需要搬迁而支付的成本。 在严格的国家环保政策下,驰宏锌锗只有把冶炼产能提高,上马上述两个大型冶炼项目,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公司目前的矿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冶炼厂的需求。 目前,驰宏锌锗自有矿山挖出的矿只能满足冶炼厂50%的需求,要让冶炼厂的产能全部发挥作用,根本不够,还得从外边采购50%的矿。为了达到环保要求,驰宏锌锗还在兴建高产能的冶炼厂。 “环保门”致资产注入生变 此前之前,驰宏锌锗会去买一些小矿山的矿产品,或者与小矿山合作、投资及收购。但是,投资小矿山,要看有没有收入。驰宏锌锗内部人士表示称:“这样,有收入才有,没有收入也就没有,那收入就不太可能稳定了。” 驰宏锌锗2006年和2007年,净利润都超过10亿元,2008年和2009年,净利润降到了一两个亿,收入很不稳定。不过,这个以高分红著称的企业,“分红净利比”却不降反增,2009年,把历史累积的,没有分完的利润在当年分了,因此2009年驰宏锌锗的分红净利比达到115%,而2006-2008年每年的分红净利比也就60-70%上下。 有人质疑,是否存在分红拉高股价、为大股东解禁高位离场作准备的可能,或者大股东通过分红获得大量现金,早早落袋为安,不求长期经营。 驰宏锌锗规划发展部对此予以否认,“大股东云南冶金集团,从未卖过股票,从分红上,也分不了多少钱,这么大规模的公司,几十个子公司,两个上市公司,销售上百亿,并不会在乎这点钱。” 大股东云南冶金集团持股比例为51.64%,目前大部分股份已从2008年6月开始逐步解禁,不过,大股东承诺获得上市流通权后的两年内不上市交易,也就是在2010年6月前,大股东没有出售股票很正常。 但是,随后大股东就可以上市交易其中一部分股票了。将驰宏锌锗的股价向前复权,从2007年达到最高价后,到现在股价虽然也有波动,但一直远远超过上市之初,涨幅接近20倍。 大股东从高分红政策中获得的分红现金也不菲,2009年大股东分到1.55亿元(含税),2008年分到0.6亿,而2007年,大股东甚至分到4亿,2006年则分到3亿,这四年加起来超过9亿元。 至于高分红政策会否一直持续,上述公司内部人士表示,每年赚到钱,都会分下去。刘敏达则表示:“分红对股价拉升帮助不会很大,驰宏锌锗喜欢大比例分红,比较注重资本市场形象,倒不是短期经营、落袋为安。” 买小矿山以及收入不稳定问题,公司依然难解冶炼产能翻番后的矿源供应不足。而持续几年较低的净利润,让大股东终于开始考虑驰宏锌锗接下来的发展,于是,大股东的资产注入才会应运而生。 分析师们普遍预期,大股东云冶集团可能会注入包括澜沧矿,永昌矿和内蒙古荣达矿,合计铅锌资源储量约为200万吨,加上目前公司铅锌资源储量约为300多万吨,以及预计2013年投产的塞尔温铅锌矿权益资源量1200-1400万吨,未来资源自给率会大大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将得到大幅提高。 此次环保问题,会让资产注入的进程生变。虽然9月6日驰宏锌锗再发公告称,正在积极推进资产重组工作。但是,正如刘敏达所言:“驰宏锌锗目前也只能这样说。”环保整改前,再融资注入矿山资产的进程,只能往后推,如果环保整改不少于1年,资产注入估计也要往后推至少1年。
责任编辑:白茉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