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举行的以“棉花产业发展、全球市场与风险管理”为主题的郑州农产品期货(棉花)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市场的逾600位专业人士的参加。来自国内外的期现货专家、产业人士、有关政府部门官员以及知名经济学者等围绕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调整、棉价攀升的成因及后市演绎、棉纺企业所受影响及风险规避措施等话题各抒己见。如此规模和层次的棉花产业论坛,在国内尚不多见。 棉价看涨氛围依然较浓 未知风险不容忽视 “在我演讲前要声明,现在郑商所已经闭市了,棉花1105合约涨到了19305元/吨,不是因为我的言论才上涨的。”一位演讲嘉宾的开场白引来台下会心的笑声。自从金融危机缓解之后,国内外棉花价格在现货供应趋紧的背景下走出一波振荡攀升行情。在此次论坛上,期、现货人士看多氛围依然浓厚,“市场短缺”成了与会者议论棉价行情时的关键词之一。 国家发改委经贸流通司副司长刘小南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出现下滑趋势。去年以来棉花价格涨至近十年来最高价,即便如此,种植面积恢复得也不多。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与种粮相比,种棉比价效应偏低。此外,人工成本增加、种棉机械化水平不高等因素也制约了农民的植棉积极性。 在棉花产量增长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下游棉纺企业用棉需求却连年保持增长。中国棉花信息网的孙娟表示,我国棉花消费比上年度每增加1%,纺织用棉消费就会增加10万吨,从历史数据看,2007、2008和2009年我国纺纱消费增长分别达到11.1%、7.2%和14.8%,预计2010年度纺纱用棉量还会保持增加。 农业部种植业司马淑萍副司长表示,据测算,从2001年至2008年,我国用棉量维持了约10%的年递增速度,但同期棉花产量只达到5.8%的年增速。目前我国纺织工业的年用棉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其中国内仅满足了70%,预计未来供求缺口还会加大。 由于我国纺织产业发展迅速,国内棉花产不足需,只好依靠从国际市场进口。据刘小南副司长介绍,除了纺织出口大幅下降的2008年以外,近年来我国每年实际进口棉花数量都在200万吨以上,多的时候有300多万吨,如按年度计算可以超过400万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 然而,不仅是中国市场,国际市场棉花供求状况同样紧张。国际棉花专业信息提供商英国考特鲁克公司董事雷·巴特勒(Ray Butler)表示,虽然本年度美国植棉面积比上年度多了约三分之一,但由于巴基斯坦自然灾害、地中海国家虫害以及巴西单产不令人满意等原因,世界棉花连续两年面临短缺。 虽然对后市棉价看涨的观点占据了主流,但部分嘉宾同时也发出风险提示。目前,美棉价格已运行至90美分/磅价位,而据路易达孚执行副总裁乔·尼科西亚(Joe Nicosia)提供的历史统计数据,当棉价运行至高于80美分/磅时通常会出现不稳定性——当棉价超过这一价位后,6个月之后回落至60美分/磅以下的可能性占到八成。中华棉花网信息总监冯梦晓则认为,当前棉花库存消费比低或产不足需,都是基于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状况,同时,当前市场正处在充裕的资金环境下,而如果未来利率或汇率等情况发生改变,所有的基本面可能都要重新“洗牌”。因此,当大多数人都看涨的时候,投资者也需要观察不利的市场因素。 对于期价快速上涨行情下的投资操作,中国国际期货总裁陈冬华在论坛上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期价本身并没有所谓的高低之分,也并非市场波动性增大时就不能参与交易。不论对于投机者还是套期保值者,参与期货交易都要坚守四个字——计划、纪律,即掌握有效的投资策略,并及时止损。例如,卖期保值者如果认为后市上涨概率很大,不妨暂时止损,待未来市场趋势不明时再增加头寸。 商品价格波幅加大 现货经营面临不利影响 在成本上涨及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虽然今年以来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但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商务部外贸司纺织品进出口处商务一秘任锋表示,由于棉花价格持续走高,今年棉纺企业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今年7月份标准棉花价格已经涨到18000元/吨。同时,国际运费的上涨、招工难和加薪潮、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日趋严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均困扰着产业链企业。目前国内纺织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5%,而且企业提价能力比较低,这些因素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企业经营的紧张。 在论坛上,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说,棉花产业链从纺纱到织布环节的加工型企业的利润构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加工利润,另一部分是由加工周期带来的原材料升值的利润。从新湖期货调研的情况看,前一阶段棉花价格的缓步上涨曾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了一个正向刺激作用,不过,近一阶段随着棉价的加速上升以及纺纱企业棉花库存的降低,他们在采购棉花原料时成本大幅提高,面临了很大的经营压力。 马文胜说,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内外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化解衰退,但这也造成整体大宗商品价格波幅明显加大,而且这种状况未来可能会逐渐成为常态。价格波动的加大不仅仅体现在棉花产业上,很多产业链都面临这种情况,而要化解价格风险,企业只能利用对冲工具来进行套期保值。 现货企业对冲避险意识增强 期货行业服务亟待跟进 棉花现货企业人士的广泛参与是此次论坛的主要特色之一。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蔡亚军在主题为“坚持套期保值,实现农企双赢”的演讲中介绍了银丰集团充分利用郑州棉花期货平台,探索期现结合优势,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并通过推广“订单农业”有效带动棉农增产增收的经验。他还就企业如何树立正确的期货经营理念、建立健全期货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决策机制以及培养期货人才进行了分析。谈到参与期货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帮助,蔡亚军说:“过去没有期货时,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我们经营者身不由己、如履薄冰,生怕走错一步。参与期货经营以后,通过套期保值和期货市场的信息指导,使我们告别了过去的窘况。市场还是一样的瞬息万变,但是现在我们心中有底了,经营起来也更加客观准确。” 对于近期郑州棉花期货持仓量和交易规模的上升,马文胜对记者表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产业客户,说明棉花现货企业开始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工具。他说,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基础制度,适合相关产业进行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运作。而企业会不会实际参与期货市场,第一是看它有没有战略意识;第二在于它对具体运作方法的了解;第三要看有没有合适的组织架构;第四是有没有相应的期货人才。目前众多现货企业已经意识到期货经营的重要性,不是愿不愿意参与期货的问题,而是怎么参与和怎么参与好的问题了,因此在帮助企业学习正确利用期货市场方面,期货行业还需要继续努力。 论坛带来期、现行业思想碰撞 发展空间备受期待 本届郑州农产品(棉花)高峰论坛是郑商所举办的首次大型产业论坛,不论是组织规模、演讲嘉宾的层次、议题的深度还是所取得的效果都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称赞。一位来自湖北的棉花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参加此次农产品高峰论坛使他受益匪浅,带来很多企业经营上的启发;此次论坛还有利于棉花、棉纺企业与外资同行企业以及期货行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对于拓宽自身眼界以及加深对期货避险工具的认识很有帮助。 陈冬华对记者表示,目前虽然参与棉花期货市场的现货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总体占比仍然较少,举办这种大型产业论坛,能够帮助现货企业经营者增强期货避险意识,从而加快期货市场为产业服务的进度,“我认为郑州农产品期货论坛将会非常有生命力,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棉花产业每年的一次必备的聚会,它对于分析来年市场走势、现货市场布局和期货市场运作很有好处。” 马文胜表示,郑州农产品高峰论坛集合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观点,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内容专业,既是各方对棉花基本面分析的一次思想碰撞,也是对棉花市场风险管理以及棉花企业未来如何实现经营管理升级的一次思想碰撞。“作为期货行业人士,来参加这样的论坛,使我更加坚定了服务产业的信念。我们感觉这个市场的空间太大了,还有很多紧迫的工作需要期货公司去完成。”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