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基本面已经不能支撑糖价继续大幅上涨,但是由于上涨的趋势依然存在,后期不排除进一步攀高的可能。未来随着全球食糖供需状况由短缺转向平衡,全球糖价也将逐渐回归理性。 6月份以来,国内外糖市在食糖需求强劲的带动下,演绎了一波大幅上涨行情。国内市场,由于2009/2010榨季国内食糖出现减产,6月份销售旺季来临后,市场对食糖供需短缺的预期增强。在此背景下,从6月初至9月中旬,郑糖主力合约1105上涨幅度达到了20%,主产区广西现货价格也跃至5700元/吨上方,较6月初上涨了16%。与此同时,国际糖市上涨幅度更是惊人,ICE原糖10月期价从6月初的14.5美分/磅左右一直飙升至目前的22.8美分/磅,上涨幅度达到了57%。全球食糖大幅上涨的背后,与其自身供需基本面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客观上也存在一定的投机成分。而未来随着全球食糖供需状况由短缺转向平衡,全球糖价也将逐渐回归理性。 一、国际糖市供需形势在渐渐转变 近几个月,全球糖市一直笼罩在偏多氛围之中,在印度干旱、巴西港口堵塞、俄罗斯及巴基斯坦遭受灾害的影响下,国际糖价节节攀升,目前ICE原糖10月合约已经攀升至2009年9月份以来的新高,但我们认为国际糖价后期回调的风险在不断酝酿。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中东阿拉伯国家封斋已经结束,对食糖的采购需求将会逐渐放缓,上周巴西港口待装的食糖船数下降了38艘,这也说明前期的强劲需求正在逐渐消退。其次,近期巴西晴朗的天气有利于甘蔗的收割及食糖的生产。近期,巴西糖业协会(UNICA)表示,由于生物乙醇的出口价格不理想,巴西国内用于生产食糖的甘蔗将占到甘蔗总产量的43.94%,高于开榨初期预期的43.29%;同时2010/2011榨季巴西食糖产量有望达到3373万吨,较去年食糖产量的2864万吨增加17.75%,预计将向全球出口2275万吨。最后,印度有望重回全球食糖出口市场,根据国际糖业组织的预测,2010/2011榨季印度国内产量有望达到2400万吨,而印度国内食糖需求一般在2200万吨左右。 目前,虽然ICE原糖仍然处在上涨的趋势之中,但是采购需求的趋缓及供给的增加,使得国际原糖上涨基础支撑在逐渐减弱,后期回调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而今年2月份国际原糖大幅下挫仅仅是因为市场预期印度国内食糖产量有望出现恢复性增加,而9月份印度食糖即将面临开榨,那么国际原糖还能飙升多久,我们拭目以待。 二、国内需求高峰结束,郑糖上涨动力丧失 目前,中秋和国庆备糖都已经结束,北方地区已经进入秋季,市场对含糖饮料的消费将会下降,这也意味着我国传统的食糖消费高峰已经过去,在11月份新糖上市前,我国都将处于食糖消费的低迷期。从往年的消费数据看,9月份我国食糖销售量在60万吨左右,而10月份的食糖销量则会更小,各地糖业协会一般都不进行统计。 针对市场中存在的未来几个月我国食糖不足的观点,我们认为是不能成立。根据中糖协公布食糖产销数据,截至8月底,我国食糖工业库存量为89万吨,再加之9月9日国家抛储的24万吨糖,在11月份新糖上市前,我国尚有113万吨白糖(资讯,行情)可供消费,这还不包括一些企业前期进口的原糖,加工之后销往市场的数量。而对近几日,白糖现货价格出现大幅上扬的现象,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糖厂库存较少,在没有销售压力的情况下,提价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三、关注焦点转换,新榨季食糖增产可能性大 目前,距离新榨季甘蔗糖开榨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而甜菜糖生产可能将在10月初展开,市场关注的焦点将会转向下榨季食糖产量上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将开始的2010/2011榨季我国食糖产量有望出现恢复性增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上一榨季我国食糖价格持续维持在高位,农民种植糖料作物的积极性增加。根据各省糖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我国甘蔗、甜菜的种植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广西甘蔗播种面积达到了1560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70万亩,增加幅度达到5%;云南地区甘蔗种植面积较去年的454万亩增加46万亩,增加幅度达到了10%;而北方新疆、内蒙古、黑龙江三省甜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58万亩,较去年的195万亩大幅增加了32.3%。而从我们了解到情况来看,由于甘蔗生产初期,遭受干旱天气影响,今年甘蔗长势较往年稍差一些,但是北方甜菜长势较好,块根明显重于去年。另一方面,我国食糖产量在经历连续两年的减产之后,今年有望进入增产周期。从我国历年食糖产量上,可以看出我国食糖产量具有周期性,目前的基本面也正朝增产这个方向转化。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的基本面形势已经不能支撑糖价继续大幅上涨,但是由于上涨的趋势依然存在,后期不排除进一步攀高的可能,但是做多的风险相对于收益要大很多。从郑糖的盘面走势来看,近几日在国际糖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郑糖表现滞涨,并且日内多呈现高开低走态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主力多头利用外盘的掩护,开始慢慢出货,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可试探性建立建立空头头寸,等行情明朗时再行加仓。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