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研究机构专家

新湖期货马文胜:对冲工具缺失 存货直面风险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8-12-05 10:59:29 来源:东方财富网

  “目前我们还有很多行业裸露在风险中,没有办法对冲风险,因此期货市场要从宏观上进一步解决规模和开放问题。”新湖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文胜在昨日举行的中国国际期货大会中外期货经营高层交流会议上说,中国期货业已具有坚实基础,接下去可以尝试“先走出去再引进来”的战略。

  在本次中外期货经营高层交流会议上,还有来自香港大福证券、FIA亚洲、瑞银证券的经营高管,参会代表热烈讨论了全球金融危机对期货行业发展的影响、期货公司如何提高对投资者服务水平等问题。

  “A股1.9万亿的存货缺少对冲”

  “我们对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三季度业绩做了分析,全部上市公司存货金额达到1.9万亿,现在商品这么大幅度下跌,如果这么多存货没有及时对冲风险的话,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一季度的A股年报会面临盈利大幅缩减。”马文胜说。

  在本轮危机中,更加凸显了企业对冲风险的需要。“有期货品种的行业,在这轮危机中是某些企业出现问题,整个行业并没有问题。比如铝行业。但是一些没有期货品种的行业中,不仅仅是企业有问题,而是整个行业出现了危机。比如黑色金属行业。”马文胜表示,

  众多企业都存在着巨大风险,很多行业裸露在风险中。另外,A股主要上市公司拥有的外汇资产巨大,美元大幅度的波动,也加剧了这类资产的风险。

  “这说明,对于实体经济来说,风险规避不仅仅需要商品期货,也需要金融期货。”马文胜说。

  另外,目前现货产业有很多新的商业模式,特别是现货各类信用交易的商业模式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使得对冲风险也更为迫切。

  “不能因个别企业的损失否定避险工具”

  马文胜表示,在本轮危机中,也有一些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出现了损失,但不能因为单个企业的损失而不要避险工具。“这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避险工具的问题,一个是避险能力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增加避险工具的需要,同时也要提高企业的避险能力。”

  “我们有一个客户,在‘十一’长假前做了玉米、豆油的对冲,保护了2个亿的资产,否则他的整个资金链就完了。”马文胜表示,本轮危机中期货市场的表现是正向的,期货对于价格的形成机制和它独特的做空方式,对于产业的平稳运行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期货在本轮危机中的战略地位也得到了凸显。

  马文胜表示,通过多年实践总结,期货对于企业可以实现六大功能:第一个功能是定价;第二个功能是套保;第三个功能有利于企业形成新的商业模式;第四个功能是有利于形成企业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第五个功能是为企业形成新的盈利模式;第六个功能是一旦企业参与到期货市场当中,视野会更宽,敬业精神会更高。

  “先走出去再引进来”

  马文胜表示,中国已经具有发展期货市场的坚实基础。中国期货公司虽然小,但成熟。无论是人才还是管理,无论是控制风险能力还是专业的研究能力,一批期货公司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熟度和水准,市场形成了虽初级但是良好的交易生态。“虽然没有机构投资者,但是不缺乏专业投资者,他们有先进的理念、有科学的方法、有精密的计算模型。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投资者队伍基础。”

  马文胜建议,从宏观上进一步解决规模和开放的问题。“市场的横向发展还是必要的。”马文胜说,期货是一个国际化很强的行业,本轮金融危机也是中国的机会,是否可以制定期货行业“先走出去再引进来”的战略。“我们走出去,先尝试,以目前国内期货公司的实力,小规模地尝试是可以控制风险的。同时,有了经验,再引进海外的机构进入中国期货市场,我们也就做好了更多的准备。”

  同时,要解决业内体制制度适应现货产业链发展需求的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创新,解决国内期货市场很多大宗品种价格不连续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创新交易制度,解决大型的企业进入期货市场,从持仓到流动性以及市场承受和均衡的问题。

  另外,还要解决商品期货价格进一步对宏观经济决策指导作用的问题。目前19个品种、19个产业,500多亿的资金撬动了上万亿的产值,需要进一步构建信息传导机制,让商品期货价格的变动成为宏观决策依据,为宏观决策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