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8月末,期货公司吸收的客户保证金为1478亿元,客户开户数为123万户,分别是2006年的7.4倍和5倍;期货公司注册资本与净资本分别为202亿元与229亿元,分别是2006年年底的3.2倍与4.3倍。一组简单的数字对比,直观地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巨大的发展变化。市场“量”的增长突飞猛进,“质”的提升呼之欲出,我国期货市场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 在昨日召开的中国期货业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作了题为《深化服务功能 加强公司监管 不断促进期货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讲话。与会人士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尚福林主席对我国期货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要求。期货业界将深入学习贯彻尚福林主席在这次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抓住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进一步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服务国民经济发展而继续努力。 期货市场正在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发展,我国期货市场逐步走上了稳定健康发展、经济功能日益显现的良性轨道,当前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弘业期货董事长周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对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形势的精准判断。从弘业期货的情况看,2006年,弘业期货只有5家营业部,2亿多的保证金,而现在营业部数量达到了25家,保证金逼近30亿,正如尚主席所说,数量增长的背后,是我们服务产业企业能力的提升。 “在过去的一个阶段中,我国期货市场‘量’的扩张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在2006年至2009年间,行业发展的阶段性导向就是量的扩张,反应到具体指标层面,就是营业网点数量的增多,期货交易量的增加,客户保证金规模的增加。这是期货市场在经历前期较长低迷期后出现增长起步阶段的发展特征。”光大期货公司总经理曹国宝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已经成为新的历史性要求。” “中国期货市场现今正处于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时期。”广发期货总经理肖成博士作出如是判断。他认为,虽然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在法制基础、监管体系、市场结构、系统性风险的应对经验、期货公司实力以及期货投资者结构等方面均发生了一些“质的小飞跃”。要想使期货市场达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还必须解决现阶段影响市场发展的主要矛盾,即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对期货市场巨大的风险管理需求与市场本身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相对较小的矛盾。期货市场在品种深化、中介机构的服务、证期银合作与协调等多方面都需要做长期的努力。 中国国际期货总裁陈冬华表示,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至今,基本功能逐渐发挥,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逐步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期货市场的重要性,并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实现了稳健经营,尝到了甜头。而为了让更多企业有效参与期货市场避险,真正使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质的促进,期货行业亟需提升为产业经济服务的能力,加大产业服务力度,从而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需求。 期货市场具备了在更高层次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迅速增长,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商品期货品种体系,成功上市了股指期货;构建了期货市场法规制度框架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冲击;积累了服务产业发展的初步经验,在服务国民经济和实体产业过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具备了在更高层次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 记者注意到,尚福林主席在本次大会上仍然将提高服务产业及国民经济的能力作为对期货行业的重点要求,而他所强调的期货市场发展要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也恰恰吻合了我国正在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这一大背景。与会期货公司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期货市场的成长和国民经济对中介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期货市场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期货公司不断提升自身质地和服务能力,以促进期货公司更好地为国民经济转型服务。 “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必然经历阵痛,会给许多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导致资产价格波动剧烈。”肖成对记者表示,期货市场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经济转型中更应该发挥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功能,给企业提供分散、转移价格风险的工具,加强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稳定国民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期货公司也应该逐渐从追逐短线投资者向服务各个产业投资群的发展转变,逐步提高产业客户在客户结构中的占比。 象屿期货总经理洪江源认为,要真正提升服务产业经济的能力,就要使公司资源更多投向综合服务人才的培养与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期货公司只有通过更加深入地研究产业运行与价格变化的规律,才能为产业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而目前许多期货公司的资源主要投入在研究期货交易规律上,更多地体现为财富分配,显得比较浮躁。未来期货公司要避免过度追求规模化,真正体现期货服务产业的思想原旨。 “深度挖掘产业潜力,有效服务产业经济,不仅是期货行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期货公司保持和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陈冬华告诉记者,2006年,中国国际期货的法人客户只有440个,而现在是1240个,几年来增长了近2倍。他说,期货公司不仅要进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还要服务众多的中小企业、外围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等。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当地大量的电子生产企业都使用铜线、铜材作为原料,但其中有很多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还不熟悉期货工具,市场潜力还很大。而对于已经进入期货市场的产业企业,期货公司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对其经营的介入程度,所涉及的服务领域也需要从传统的套期保值、实物交割等进一步延伸到企业的采购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甚至是战略管理等领域,提升产业客户的整体经营能力。 “期货公司要服务好产业客户就必须要深入产业链各级企业,充分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实际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方案,以帮助企业规避和转移风险。”五矿期货总经理姜昌武表示,为企业提供服务并不仅限于提供一份套保报告,期货公司研究和服务人员要深入现货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向企业学习产业运行规律,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咨询和服务。 抓住机遇 明确定位 加快市场质的提升 “期货市场要体现服务国民经济的作用,就必须在市场功能发挥上下工夫。”国投中谷期货公司总经理高杰表示,多年来,国投中谷以“服务产业,服务机构客户”为宗旨,通过实施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在为客户提供信息研发、一站式交割、系统解决方案等服务方面形成了竞争优势,不但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也提升了自身的议价能力。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每家期货公司都必须明确发展定位,确定目标客户群,打造服务品牌和特色产品,以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从而真正地实现“做专、做精、做强、做大。” “期货公司是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期货市场的发展为期货公司提供了成长的环境和土壤;另一方面,期货公司是期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推动力。”东海期货公司总经理王一军对尚福林主席的这番论述记忆深刻。“期货行业自身也要转变经营观念”,王一军表示,期货业作为金融服务业的行业定位早已明确,特别是股指期货推出后,大量金融投资者的入市将会给期货市场客户结构带来质的改变。因此,期货公司需要加快从一般服务型企业向现代金融服务型企业的观念转变,从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到人员素质、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向银行、证券等金融企业看齐。同时,期货公司迫切需要转变竞争模式和发展方式,实现从低水平的网点扩张向高水平的服务提升,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高层次的差异化竞争,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变。 “当前正处于市场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期货公司应该深入领会贯彻尚主席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期货市场发展阶段和期货公司职能定位的认识,抓住机遇,促进期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光大期货公司总经理曹国宝说,期货市场要从原来对于量的扩张的过分关注,转到切实关注行业质的提升,关注期货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内在联系,关注行业发展对市场各方的积极影响。从期货公司的角度来看,作为中介机构,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全面实现质的提升:首先是提升产业经济服务能力,二是提升社会责任感,三是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五是强化内控机制。“在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期货公司也要提升综合能力,为期货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贡献力量。” “作为市场中的一员,我们将继续苦修内功,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创新业务拓展模式为手段,全面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水平。将继续推进对各期货品种的研发工作,并且坚持研究走进产业,深入实地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为相关企业量身定做套期保值方案。同时,继续发挥公司网点布局广、研究力量雄厚等优势,有计划性地在全国各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期货市场的认知度,鼓励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随着投资咨询、境外期货代理业务等创新业务的推出,弘业期货也将尽早规划、提前准备,以新业务的推出为契机,全方位提升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周勇表示。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