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依据上述报告,中国2008年植物油产量为1559万吨,比上月预测增加5万吨,比07/08年度增加93万吨,增幅为6.34%。而消费量较上月没有变化,较07/08年度增加101万吨,增幅为4.33%,期末库存为36万吨,比上月预测增加5万吨,比07/08年度增加13万吨,达到近5年峰值。库存消费比为1.48%,为近5年来最高值。根据USDA数据统计,07/08年度中国进口大豆为3780万吨。预计08/09年度我国进口大豆3600万吨,大部分用于榨油,因此国内豆油产量增长会很快。各类油品根据净进口计算,假设进口大豆18.5%的出油率,进口菜籽38.5%的出油率,12月份总计进口食用植物油(含进口大豆、菜籽折油)13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1%,今年1-12月份总计进口食用植物油(含进口大豆、菜籽折油)约1546万吨,比去年同期的1435万吨增长7.76%。增长幅度远超出需求增幅。 总体来讲,国内油脂消费增长相对刚性,基本稳定在4%左右,而08/09年度油脂产量增长过快,将导致08/09年度期末库存高企,供过于求。 三、收储政策分析 食用油在2007年全年保持上涨,国家先后采取国家储备油拍卖、降低进口大豆关税和实行临时价格管制等一系列措施以平抑价格。而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大宗农产品受到冲击,国家为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开始进行“托市”收购。首先加大菜籽油的储备力度,在油菜籽主产区以2.2/斤价格两次共收购约100万吨油菜籽。接着,两次启动大豆储备计划,在东北以3700元/吨价格,收购250万吨大豆。另外,第四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大豆收储第三批)计划也已制定,将在东北收购大豆300万吨,收购价格仍然为3.70元/公斤。当前国家继续提高国产大豆收储力度,托市意图十分明显,根据大豆菜籽售出价折算成油价: 国产菜籽出油率35%,出粕率60%,加工费200元/吨,菜粕1500元/吨;国产大豆出油率16%,出粕率80%,豆粕价3100元/吨来测算: 四级菜油价=((4400+200)-1500×0.6)/0.35=10500元/吨 四级豆油价=((3700+200)-3100×0.8)/0.16=8900元/吨 按照上面计算,四级菜油突破万元关口,压榨才有利可图,四级豆油价也应在9000元左右。而目前,国内现货价、期价及进口价都远低于这个价位。因此,后期就国内油脂市场后期走势,还要看外盘能否因国内托市而走强以及全球经济会否好转,否则托市效果将大打折扣。 四、天气因素将成为关键因素 南美及马来西亚主要农作物产区的干湿变化明显左右着油脂期货的走势,阴晴变化牵动着油脂类期货市场的神经。自11月中旬以来,巴西南部大豆主产区持续干旱,对两大产区的大豆生产构成严重影响。据巴西官方与民间机构预计,干旱会给南美农作物普遍带来减产,这将推动未来价格上涨。另外,自去年12月以来,马来西亚发生的洪涝灾害已经影响到了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和运输,减缓了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油棕榈收获以及棕榈油产量,有效地提振了棕榈油市场。后期若天气转好,那么棕榈油的收获量还会增加。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应密切关注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油料主产区的天气对产量的影响情况。特别是南美干旱问题,这将决定了2009年全球油料的供给状况。 总结展望 展望2009年,全球油脂油料产量大幅增加几成定局,全球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其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消费停滞不前和期末库存走高成为抑制油脂价格的关键因素。在短期内,消费信心很难恢复,而且国际投机基金,投机炒作力量也选择谨慎或观望态度。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已大量释放,市场再次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较低。此外,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并进行市场操作保护国内农产品生产,预计2009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将会加大,中国油脂消费水平将保持平稳增长。但是南美天气变化莫测,大豆减产的可能性还是存在。因此,在国际经济形势没有实质性好转的情况下,食用植物油市场低位区间震荡的格局将难以改变,如果下半年国内经济形势好转,消费投资信心得到恢复,植物油需求可能会有所改观,油脂也许能够走出困局,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需要指出的是,投资者应更多关注宏观层面及一些突发因素如天气等方面,而就未来市场格局而言,投资者在操作手法上,上半年应抓住小波段反弹得机会,以中短线操作为宜,并做好资金管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