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研究机构专家

中瑞:华北产区干旱对小麦价格的影响分析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2-02 13:50:34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中瑞

  近期小麦市场可谓意外多多,在现货价格坚挺,华北小麦产区干旱的情况下,郑强麦却意外下跌,而且其下跌速度和幅度也相当意外。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意外也是在合理之中。根据目前的基本面情况,小麦有继续下跌的可能,而大幅上涨的条件目前还不具备。

  根据笔者对全球农产品主产地天气状况的长期信息收集,发现自11月以来,华北地区就持续干旱,天气寒冷,较大范围的降水只出现过两三次,对于小麦的播种过越冬来说,降水显明偏少,而且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相关报道。其中最具权威的是农业部发布的最新信息,表示目前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等主产省小麦受旱1.19亿亩,成灾2617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亿亩和2000万亩。据农业部种植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入冬以来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少七成至九成,旱情持续发展。河南、安徽、山西3省小麦受旱面积均逾50%。严重的旱情给一些地区小麦安全越冬和正常生长带来极其恶劣影响。

  咋看这样的新闻,产区小麦生长情况似乎不容乐观,但其实冬小麦对天气最为敏感的时候是每年的5月份。小麦生成最为关键,对降水最为需要的时期是在5月初到5月中旬的抽穗一扬花阶段。当然我都知道如果目前的小麦产区降水适时、光温条件较好,小麦出苗、分蘖及越冬状况好,也是利于小麦丰收。但影响单产最重要的时期还没有到来,这是近期小麦期价不理睬天气因素的一个重要因原。

  我们对商品价格的预测一般是通过分析其供求关系,产量是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量的预期自然也会对价格造成影响,但是在目前的宏观形势下,商品价格主要是由需求主导。从最新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看,12月份的CPI已经降到1.2%,而且步入负数已经是迟早的事,另外第四季度的GDP降至6.8%。未来中国的通货紧缩已经近在咫尺。虽然小麦的需要保持刚性增长,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恶化,需求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其他商品如果下跌也会带动小麦价格走低。

  2008年的小麦已经丰产,整个的粮食产量接近1998年历史最高水平,高达51200万吨。平均到每一个人,粗略估计至少也有380公斤/人。而事实是每一个人一年消耗粮食只需要370公斤。这样算来,2009年整个粮食在不大量出口的情况下是过剩的。所以基本可以断定2009年小麦价格难以大幅上涨。近期期货价格下跌也在合理之中。

  我们也注意到,近期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数量增加,但成交率出现明显下滑。尤其是1月14日举行的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成交率为成交率44.12%,比上前期趋跌,这表明节前小麦采购意愿并不强,而当前小麦价格已涨至阶段性相对高位。节前本应是消费旺节,企业积极备货,但是由于小麦价格偏高,现货价格一直较为坚挺,加上前期副产品价格连续下跌,致使制粉企业加工利润大幅缩水,导致小麦采购备货不如预期,最终出现备货基本结束后,小麦期价大跌。

  另外,根据海关总署本周四公布的最新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12月进口小麦31,500吨,较上年同期大增5,299.7%。但是中国2008年小麦进口总计31,873吨,较上年下滑62%。更重要得是目前中国粮食库存并不是很高,与历史高位还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已经承诺不再发放出粮食出口配额,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危机使得我国南方部分出口企业订单减少,部分农民工提前回乡,商品面粉需求量降低。

  从去年以来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小麦和玉米价格倒挂的现象。在今年新玉米上市前约一年半时间内,华北黄淮地区小麦价格普遍明显低于玉米。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市场,小麦玉米价格倒挂情况虽有出现,但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半年,而此次我国小麦玉米价格倒挂时间竟然长达一年半。随着差价的调整,小麦作为能量饲料替代玉米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停止,这使得饲料小麦消费大为缩减。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近期强麦期价出现较大的跌幅。从目前的技术面看,虽然郑强麦有继续下跌的趋势,但是强麦继续前几日的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因为国家2009年的新粮最低收购价格比原来提高了15%左右,1700元/吨左右的最低收购价格给出了小麦现货市场价格的底部,这极大的限制了2009年强麦期价的下跌空间。而且国家2008年收储了国内小麦总产量近40%的数量,所以2009年小麦市场很可能继续政策市特征,这也为2009年小麦市场平稳运行格局定下基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