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研究机构专家

新湖期货刘丹:金融危机中的六点思考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2-02 15:22:12 来源:期货中国 作者:刘丹

 

  应对美国不断增加的巨额债务,美国政府的债券发行量放大就顺理成章。而作为拥有政府信誉担保的债券证券自然水涨船高。

  在政府大手笔救助金融危机的2009年中,政府财政赤字暴增并不奇怪。CBO等相关机构预测,美国2009财务年度的赤字将达到惊人的1.2万亿美元的惊人水平,基本占到GDP的10%。在笔者看来,财政赤字的消息充其量只能充当美国金融危机的滞后指标。因为整个美国经济体系是通过金融市场依赖信贷进行消费主导的。因此,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只要美元仍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保持领导地位,美国债务过高、庞大赤字均构不成威胁。

  危机中的美元

  美元指数在2008年7月开始持续上涨,2008年10月份开始第二波上涨,而2008年12月或开始第三波上涨态势。

  2008年7月的第一波上涨似乎是最受争议。当时面临的是以原油为代表的大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NYMEX WTI原油创147.7美元/桶的高位。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明显造成通胀压力。这时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超越次贷危机成为美联储以及美国国会政府关注的重点。CFTC首次全面展开对商品指数基金和互换交易商的听证调查。国会金融委员会对FIA主席和部分对冲基金进行听证(其中包括金融大鳄索罗斯),最终得出“传统”的“供小于求”结论。在高通胀的压力下,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遇到左右为难的境地。而7月份以后,大宗商品价格下滑,通胀压力缓和,此时欧洲经济下滑成为市场关注重点。因此,由于对欧洲经济的担心产生的资金回流成为支撑2008年7月至9月美元指数上升的重要动力之一。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诱发10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美元指数再度走强,以澳大利亚为首相关国家的经济形势的极度恶化,使参与外汇套利交易的资金回流美国。我们再来从美元供给需求均衡来分析。

  在供给方面,美联储放弃通胀目标制,积极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按理说这会增加美元供给、导致美元贬值。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美元流通的中间环节—商业银行和信贷消费衍生品出现问题,美国银行间TED spread和LO spread一直保持高位运行,而且实际利率一直处于目标里的下方,因此,货币流转困难部分抵消了市场流动性带来的货币供给量增加。这里应该提一下的是,人们普遍认为货币供给量增加就是多印美元钞票,实际上美联储采用的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即增加电子货币,并不是流通中的现钞。我们从定期公布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现金流量数据就可以发现,现钞的数目只是小幅增加的。

  在需求方面,在金融危机时期,金融资产普遍大幅缩水,投资者倾向持有现金和低风险证券(国债证券)。上面提高现金流量确实在稳步增加,最重要的是国内外投资者(个人、机构和国家)仍然通过各种途径增持美国国债证券。因此,从两个方面来看,美元汇兑需求都是在增加的。

  根据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模型,供给部分增加和需求大幅增加必然导致美元升值。这可以抓住主线,从宏观高度解释10月、11月金融危机爆发阶段美元升值的走势,并且掌握美元长期整体走势。

  当然,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一定造成美元向下的压力。即一旦流通环节好转(商业银行资本率转好,市场信心回升),国内从国债出逃的美元以及通过央行互换增加的国际美元必然对美元形成巨大的压力,因此,汇率市场敏感性特点或许能够成为美国以及全球金融体系好转的先行指标:只要金融危机延续,美元长期一定保持高位;一旦美元贬值,或暗示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和市场信心)开始恢复正常运作。

  2008年12月上旬,美元突然急跌。部分解释原因是美联储史无前例的将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0—0.25%,此外对底特律汽车行业的救助波折也被认为是看淡实体经济。此阶段的波动性更好的突出了汇率市场的高波动性。2008年12月至09年1月初,美元指数再次表现出强势走势。主要受到中东格局的影响。

Total:3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