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E和CBOT的变革具有相似之处。首先,两家交易所变革都是从内部管理权改革入手,推广到外部的所有权变革。从股权变革上来说,两家交易所都经历了从非营利性会员制交易所到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到公司制交易所的变革过程。其中,混合所有制模式即是在会员制所有权模式下,引入董事会取代监事会,采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模式,进而将会员席位等份为交易所股权。随着交易所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尤其是市场容量的扩大对交易系统交易、信息处理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地区间衍生品市场的融合,交易所唯有通过完全公司化,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股权融资,才能为交易所的跨区域并购创造条件。尽管CME与CBOT在所有权与股权分离的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方式不同,但其核心目标都是实现交易所的交易权与所有权独立,将交易所的商业职能与公共职能分离,并建立以交易权为价值基础、按照股权构建的交易所所有权结构,从而为交易所的上市融资和并购合并提供便利。 (2)香港交易所的建立 香港交易所(HKEX)的成立充分揭示了金融市场混业经营、混业监管和统一结算的发展趋势。港交所的前身是两家先后完成了公司化改制的独立交易所和一家股份制结算公司。1992年,香港金融市场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投入服务,成为所有结算系统参与者的中央交收对手,这一系统的建立是香港金融市场迈入统一结算的关键一步。 港交所作为香港地区唯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服务机构,承担了对香港期货、证券交易的结算和监管职责。同时,港交所的建立也提前宣告香港金融市场在经过监管构架和负有监管职责的各机构的监管内容进行重大调整后,保证证监会在香港地区唯一具有垄断经营交易所业务的资格以及对作为营利性法人的港交所的有效监管。同时,这也促进了金融混业监管格局在香港地区金融市场的建立,保证了香港金融市场在此次危机中能够平稳发展。 四、推进我国交易所治理结构变革,提高我国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竞争力 1.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创新 金融危机是美国OTC市场创新失当引发的信贷危机,并不是金融衍生品、金融创新本身的问题。应该说,此次危机更加凸显了规范化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发展以规范化交易制度为基础的场内衍生品市场,突出交易所作为衍生品创新主体的地位,是危机后我国金融市场面对国际金融格局调整,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 不断丰富投资者结构,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未来我国期货市场中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应由公募期货投资基金、私募期货投资基金、基金或期货公司专户理财业务、期货公司自营业务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或生产企业等机构投资者组成,这一结构充分满足了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多元化的要求。 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形成国际定价中心。在我国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壮大与金融期货成功推出后,应当积极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参与我国的期货市场。应把在股指期货市场引入QFII机构投资者作为突破口,然后将外资金融机构拓展至国内商品期货市场领域,从而增强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国际金融与原材料市场价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统一结算发展 此次由美国OTC市场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场外市场缺乏交易结算制度,造成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不可控。因此,应建立一个囊括期货市场与场外远期市场的统一结算体系,该体系具备三大功能:控制风险、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其中最主要的是控制风险。衍生品市场作为一种独特的市场形式,在其自身运行过程中蕴藏着巨大风险,统一结算体系是控制市场风险的最重要保障。因此,我国期货市场也应该在结算制度上有所创新,不仅应当建立统一结算体系,同时还应当将很多场外大宗商品远期市场或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结算纳入到统一结算体系中。 构建我国期货市场统一结算体系,应当成立中央衍生品结算公司。中央衍生品结算公司是由政府组建、独立于四大期货交易所与各类场外远期交易市场、承担我国场内外衍生品市场资金统一结算职能的非营利性机构。当然,各期货交易所及场外远期市场可以在这一结算体系下实行相互独立的结算会员制度,但各市场资金的结算与监控将由中央衍生品市场结算中心负责。建立统一结算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资金结算效率,方便投资者套利交易从而有利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而且可以控制场外市场的信用风险。 3.提高我国期货交易所的风险控制能力,防范市场风险 衍生品交易的高杠杆性必然要求加强对市场风险的控制能力。交易所处于市场风险控制的第一线,是监管衍生品创新的第一道门槛。在积极推进我国金融创新的同时,发展和完善以期货交易所为核心的衍生品交易风险监管体系是避免国内衍生品市场在创新中重蹈次贷危机覆辙的最佳选择。 一方面,提高我国交易所的风险控制能力需要强化交易所自律监管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监管效率。对于我国期货市场来说,交易所作为自律监管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相对弱化,因此,我国金融监管创新的重要内容就是充分利用交易所自律监管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成为市场风险控制的直接操作者。 另一方面,需要完善交易机制,提高交易所风险控制的硬件水平。OTC市场尽管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但将其引入交易所内交易,通过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规范的交易机制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我国要发展衍生品交易的创新,作为市场核心的交易所应首先开发或引入一套先进的IT系统,包括交易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 无论是交易所作为风控主体地位的提高还是交易所对风险控制硬件设备的改进,都需要交易所在决策、融资等运营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