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能源化工期货

天胶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庆长假切莫持留重仓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9-30 11:01:50 来源:一德研究院

近期,伦锌涨幅超过了3%,但沪锌跟涨意愿明显不强。这其中有国内供求关系的因素,也有人民币汇率等方面的原因。整体来看,当前沪锌依然处在箱体振荡区域内,前高压制明显,而在箱底也获得支

撑,短期内缺乏明显的指引。

一、旺季需求不旺,供需格局改善不大

作为传统的消费旺季,从一开始就承担了太多的期望,市场对旺季消费的期望过高,但随着市场格局的逐步明朗,国内需求并没有想像中旺盛。8月份国内镀锌板产量同比增速为18.2%,较7月份的

24.2%明显下降。而从终端消费方面看,尽管房地产行业有回暖迹象,但调控阴影不散,中国房地产施工面积8月份同比增速为29.1%,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汽车方面,汽车产量下降更快,8月份汽车产

量同比增速下滑至13.01%,是近年来增速偏低的月份,汽车行业对锌的需求仍处于下降状态,使锌价承压。其实,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基本金属需求不会较大幅度增加,特别是近期随

着节能减排的推进,对下游企业的需求和消费产生利空影响。消费的疲软也体现在现货市场上,当前市场贴水扩大至550—600元/吨,表明现货市场对期价的上涨并不认同,下游厂商旺季需求不旺,销售

不佳,普遍不敢贸然进货。因此,后期锌价依然具有回调要求。

相当于需求的平淡,供应却在不断增长。随着企业开工率的回升,8 月份国内精炼锌产量为43.3 万吨,较7月份明显上升。进口方面,8月份精炼锌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35946吨,而出口只有511吨,

净进口量增加明显,市场供应显著增加。另外,沪锌库存在9月内再次呈现增长趋势,自6月初以来的下降局面出现逆转,说明国内市场并不短缺。后期,房地产等行业调控政策的走向将进一步影响锌的

消费需求,并会成为锌价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 、汇率对锌价的影响

外盘金属在中秋假期期间大幅上升,其中美元指数的破位下跌功不可没。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区间不变,且在会后声明中暗示必要时将扩大量化宽松规模。受此影响,美元指数大幅下

挫,从而带动基本金属上涨。但从近期美元的走势来看,其先抑后扬,反映出投资人对美联储下一步动作的焦躁和不安。市场预期,美联储后续量化宽松方案可能较部分市场人士起初的预期规模较小且

力度或不及预期,美元获得短线支撑。但笔者认为,尽管后续量化宽松规模可能不及此前一次,但美元未来因此承受的压力并不会减轻多少,加上技术面表现不佳,后市美元恐难摆脱颓势,在美国经济

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之前,美元持续走软的局面将会持续到至少明年春季,这将有利于金属的走高。

从国内市场来看,尽管外盘在大涨,但沪锌表现相对较弱,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争论的热点之一。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人民币的缓慢升值是适合我国现

阶段经济宏观调控和政策目标的,因此,在中国经济还没有完成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人民币不存在显著升值的空间。但短期内迫于外部压力,人民币上涨或仍将是主基调,且市场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

期加强,致沪锌与伦锌比价走软,外强内弱的格局将延续一段时间。

三、政策性风险加大

在始于6月的此轮上涨行情的发展过程中,锌市基本面并没有得到本质性的改善,全球主要经济体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依然喜忧参半,供需主导的商品属性处于平稳状态,房地产政策、美元走势及流

动性主导的金融属性仍是金属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

近期,市场各种传闻不断,8月份国内CPI创年内新高后,国内关于负利率、上调存款利率的言论充斥整个市场,CPI创出新高导致通胀担忧上行,同时加息政策分歧不断,对整个商品市场产生较大影

响。而国庆长假后将出台9月份CPI数据,从市场当前的预测来看,9月份CPI仍将继续高企,因此关于加息的猜测将继续。另外,从房地产方面来看,调控政策的取向是大宗商品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我

国28%的铜、33%的铝和49%的锌消费均是由房地产拉动的,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远不及市场预期,各地房地产销售市场发生较大变化也使得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需求加大,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金属价格的走势。

总之,当前基本面方面并未有足够利好支撑,同时由于国内需求很难大幅增长,加上经济面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政策调控的节奏将直接影响市场的走向。尽管美元走低刺激伦锌上涨,但缺乏实体经

济和供需面的配合,再 中美宏观经济形势预期略有分歧

即将进入第四季度,从目前经济数据和就业市场情况来看,之前奥巴马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效果差强人意,经济复苏程度不足以降低失业率,美联储9月21日就利率政策发表声明,称有必要采取新的宽松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复苏。联邦公开市场委员将在未来数周为新一轮宽松政策作准备,具体措施将于11月初议息会议结束后公布。若进一步刺激措施得以实施,市场流动性必然充足,远期通胀预期加强必然推高商品价格。相比而言,国内虽延续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近日来楼市量价齐升势头初现,因此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9月26日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27日,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下发进一步深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据悉调控方案已经进入会签阶段,预计近日或将悉数登场,市场普遍认为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悄然启动。4月中旬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国内股市和期市的顺畅下跌令人记忆犹新,虽然市场对于近日的楼市政策有所防范,但一定程度上仍对包括沪胶在内商品市场产生压力。

天胶总体供应压力较大

主产国泰国2009年橡胶种植面积为270万公顷,产量316万吨,泰国政府决定在未来三年内扩大橡胶种植面积12.5万公顷,这些橡胶树距离成熟割胶需要大约6年时间,对今年产量毫无贡献。橡胶种植面积增加缓慢,直接导致橡胶出口受到影响。另外,泰国橡胶协会表示将从10月1日起征收较高的出口关税,泰国天然橡胶的价格每吨可能上涨百余美元,8月和9月份泰国出口突然放大也说明,进口贸易商们争取在提高关税之前签署贸易合同。总体而言,泰国前8个月出口仅增加4%,远不及年初预测的增加10%。

境外市场橡胶供应偏紧,但国内橡胶产量较为乐观。由于国家政策扶持,2003年后胶农种植橡胶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全国植胶面积呈现逐渐递增趋势。天然橡胶开割面积由2003年的43.6万公顷递增到2009年的54.5万公顷,产量也提高至64.6万吨。2010年滇琼农垦区自然灾害频发,但由于新开割胶园的增加,天胶的生产状况比较平稳。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新增种植更新胶园4亿公顷,预计年末开割面积达56.7万公顷。今年前8个月,全国橡胶产量可达35万吨,若后期气候正常,橡胶全年产量有望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随着橡胶行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10年橡胶需求仍会大幅增加,对于天然胶自给率不足30%的中国来说,年产不足70万吨实在是捉襟见肘。2010年以来,国内商品大多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胶价高企正在改变中国橡胶市场现货采购特点,具体表现为长约越来越少、船货越来越近。国内橡胶库存基本上低位运行,上海期交所库存和青岛保税区库存明显不如去年。去年国庆前夕,上海期交所天胶库存已经高达98053吨,注册仓单为73990吨,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期交所天然橡胶库存为26900吨,而注册仓单为18385吨,库存和注册仓单同比分别下降了72.6%和75.2%。青岛保税区去年上半年入库天然橡胶达25.44万吨,今年上半年入库为21.16万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份橡胶入库量高位达到6.5万吨,而5月和6月入库量仅万吨有余,明显呈现递减趋势。受橡胶低库存支撑,截至国庆前夕,沪胶指数较去年同期上涨57%。日本基于同样的原因,库存偏低,而较低的库存反过来支撑胶价,如此互相支撑相得益彰。

橡胶消费需求较旺

持续居高不下的橡胶价格终于逼迫大型轮胎企业再度提高轮胎价格:普利司通、固特异和CooperTire已经宣布将在10月份再次提高轮胎价格。中国国内轮胎制造厂近300家,但无论是单个规模和总体规模都与国际巨头相差甚远,轮胎涨价有些困难,因此国内轮胎制造业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汽车工业方面情况看似较为乐观,“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之前的8月份,汽车产销翘尾行情出现。今年前8个月,汽车产销实现1149.06万辆和1158.26万辆,同比增长39.27%和39.02%,9月份仍将延续这一趋势。车市走好,轮胎用量亦有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达到38464.73万条,比上年增长29.52%。

但车市繁荣喜中有忧。中国车市的繁荣是靠国家汽车振兴政策拉动的,而欧洲类似政策退出后,欧洲车市大幅下挫,从近两个月来看,欧洲销量从月均125万辆左右下滑到当前的75万辆。另外,虽国内汽车处于政策扶持期间,但汽车降价和优惠的促销活动铺天盖地,这一繁荣背后的隐忧值得关注。

从技术上看,沪胶主力1103合约在9月9日惨遭暴跌4.28%的滑铁卢,继续做多风险较大。中秋期间外盘的大幅走高仅使得沪胶节后开盘小幅走高,终盘以巨阴报收,节前三连阳动力衰竭。类似的技术形态出现在2009年7月29日的证券市场上,上证指数当天暴跌5%后紧接三连阳,而第四个交易日便见到局部高位3478.01点,时至今日上证再没回到此高位。因此,只要沪胶未能有效突破中秋节后首个交易日的开盘价27150,短线应以高位振荡偏弱的趋势对待以防历史重演。由于国庆长假变数较大,投资者切莫持留重仓。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