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以来内外盘豆类期价突破上行, CBOT大豆11月合约和豆油12月合约皆触及1年多来新高,连豆和豆油主力1105合约也创下类似新高。期价受需求旺盛、美元疲弱、大宗商品走高以及南美新季播种天气疑虑等综合利多因素影响,大豆制品成交活跃吸引更多投机资金介入。尽管国庆长假节前大连豆类期价受到多头获利平仓盘的影响而回落,然而期价调整空间料有限,预计在十一长假之后豆类期价仍将升高,维持高位波动。 一、美国经济数据不佳,重启量化令美元延续弱势 本周二出炉的美国经济数据较为疲软。消费者认为劳动力市场状况没有任何改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滑。私立研究机构美国经济咨商局周二宣布,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从8月份的修正值53.2下降至48.5,远低于市场此前预计的52.0,是2月份以来的最低值。此外,美国7月份的房屋价格较之一个月前再度攀升,但增速仍在放缓,如果扣除政府税项优惠政策等因素不计,经过季节性因素调整之后的房屋价格没有增长。投资者认为经济数据疲软意味着美联储可能会很快实施量化宽松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或将带来通货膨胀。同时面临中期选举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竭力出台经济刺激政策,9月27日奥巴马签署了一项旨在帮助小企业贷款和减税,以便增加就业的法案,这项法案将创建一个总额为300亿美元的政府基金,帮助资产少于10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增加向小企业的放贷。该法案还将包括120亿美元的小企业减税政策。美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以及重启量化宽松政策预期升温皆对美元构成较大压力,导致美元指数持续下滑,再创下半年新低。美元疲弱令以美元计价的商品期价受到支撑,包括豆类在内的农产品期价亦受此因素影响。 二、美国新豆面临丰收,需求旺盛 据美国农业部9月供需报告显示,美国今年秋季大豆产量将达到9479万吨,创历史新高,庞大的新豆产量一度压制美豆期价在一年来的箱体内运行。但随着美国大豆和豆油出口需求旺盛以及谷物劲升的带动,美豆期价仍摆脱了新豆产量将丰收的压力,走出向上突破行情。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9月16日当周,美国2010/2011年度大豆出口销售总量为1953.89万吨,上年同期为1878.26万吨。USDA预计2010/2011年度美国大豆出口达到4029万吨。2009/2010年度则达到4049万吨,豆油出口则达到152万吨,都是近年来的高点,主要得益于中国及其东、南亚等国需求的旺盛,同时中国和阿根廷的豆油贸易中断也使得部分采购转向美国,带动美国大豆和豆油出口增长,而据印度炼油协会主席预计,印度2010/2011年度植物油进口量可能增长5.6%达到950万吨,受印度植物油需求增长所致。另外,市场也担忧明年春季北半球大豆作物面积会下滑,因今年下半年以来受欧洲尤其是俄罗斯干旱致使谷物产量下降,俄罗斯在八月初宣布禁止谷物出口,推动国际谷物价格大幅上扬,其中CBOT小麦和玉米12月合约期价从六月底的低点分别大幅上涨近80%和50%多,拉动了其他农产品期价走高。美豆主力11月合约也在七月初从一年来的箱体波动区间的下档位置开始振荡上扬,突破区间上轨位置,创下新高。大豆和谷物需保持一定的比价才能促使农场主在新季维持上年大豆播种面积。目前美豆指数和玉米指数的比价在2.20附近,处于历年来2.2—2.6比价区间的低档位置,若后期谷物期价维持高位,料将支撑美豆期价亦在高位运行。 三、产区天气隐忧 拉尼娜气候令南美巴西部分作物产区较为干旱,土壤墒情偏低,新豆作物播种可能会延迟,引发市场忧虑。同时北半球即将收获的油料产区也出现了一些不利天气,如中国北方产区霜降令交易商揣测国内大豆产量可能不及预期,同时北美洲加拿大地区的霜降也令油菜籽收成可能减少,对油脂市场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四、国内进入需求旺季 随着国庆长假来临,国内油脂和家禽家畜进入消费旺季,料将延续到新年前。目前国内养殖效益较佳,生猪每头盈利近300元,鸡蛋每公斤盈利0.7元,后期盈利料仍有升高,饲料消费较好,饲料企业采购平稳。而油厂压榨效益较佳,大部分地区的油脂企业压榨效益达到150—250元/吨,油脂企业开工率提升,大豆压榨量保持较高水平。国内港口大豆库存截至本周一为616万吨,仍处较高水平,压榨效益较好将有利于逐渐消化库存。目前豆油到港成本与沿海豆油现货价格倒挂,美盘豆油和大豆期货价格折算进口成本也与国内盘面期价倒挂,这将令国内豆类期价的调整空间受限。 综合来看,内外盘豆类期价受需求旺盛、美元疲弱以及通胀升温等因素支撑走高,而全球大豆丰收也给期价带来些许阻力,期价在向上突破新高后出现调整行情。然而受宏观经济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通胀预期升温以及豆类消费国的进口需求旺盛等利多因素支撑,加上投机基金在美盘豆类上大量的净多头寸和国内投机资金关注和进入油脂油料品种,期价在创下新高后的强势特征短期难以扭转,国内长假前的调整空间有限,料节后期价仍将再度走高,维持高位波动。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