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结果 按照心理作用的说法,“心理←行为←结果”中的箭头方向应该是反过来的才对。不过,套用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思路,这样的用法或许更容易让人理解。 要证明一个几何命题正确与否,证明过程经常要用到反向推导。即:先假定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然后依据正确的命题推出与之相谬的结论,自相矛盾的同时也说明了命题的真伪。期货交易中也不乏类似的情况。《华尔街幽灵》中就有这样一个典型。“幽灵”给过大家3个法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假定自己的交易是错的,让市场去证明你是正确的。这跟大部分交易者开始就假定自己是正确的,结果总是由市场去证明自己的错误的做法相悖。因此,我们对上述三者关系的探讨就从结果推至心理的过程来展开。 举个常见的例子。我们体检的时候会听诊、拍片子、抽血、化验,检查心肺肝功什么的,最后拿到检查结果。看不懂结果的时候,医生可以给我们分析每项指标代表什么,指标值是否处在健康值的范围内。如果有悖于常规值,该怎么进一步评估治疗;如果健康,哪项指标跟前期检查相比变动比较大,或者说有潜在的发病风险等等,诸如此类。举这个例子,目的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交易评估的涵义。对刚接触交易的投资者来说,这样比喻比较容易理解——交易评估就是给自己的交易进行“体检”。拿自己的交易记录,由评估系统给出各项指标统计结果,再由分析师给出评估报告。 通常,投资者在做交易时都不会想到去评估,因为很多人认为交易是比较自我的一件事,不应该有客观的标准去衡量。对于前半句话,我十分认同,确实如此,这也是很多人选择期货交易的初衷之一;但是,对于交易的结果,经过我们对交易评估数据的大量统计发现,那些持续亏损、持续盈利以及那些由亏损到盈利、或者时盈时亏的投资者,他们的交易结果和交易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而在不同的模式中,这些关系的控制要点又极为相似。所以,对于后半句关于衡量标准的问题,确切地说应该是,根据自身的交易结果去分析当初自己制定的交易标准是否客观合理。 再回到我们平时的体检。比方说量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平时都保持在95—105,而他某次体检高压忽然达到120,这就需要一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突然的血压升高。拿到交易中的“体检”来说,如果我们的资金使用率一直控制在30%以下的水平,而统计结果显示风险度曲线曾在今年3月和10月有两次大的波动,而且是急剧上升超过100%,结果导致了大幅度的亏损。什么原因?是因为对行情研判无比自信而加大交易头寸,还是由于行情剧烈波动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如果是因为自信而增加交易次数或提高资金使用额度而导致亏损,那么,这种过度的自信又来源于哪里呢? 下面这个“掷骰子”的经典实验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掷一枚均匀分布的骰子,你认为哪个数字会出现呢?又有多大把握认为你是对的呢?显然,你可以选择1到6中任何一个数字,每个数字都会有1/6的机会。现在,如果我告诉你前三天所掷出的骰子每次的结果都是数字4,我再掷一次,你现在认为什么数字会出来呢?如果这个骰子是正均匀分布的话,那么你可以挑选1到6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每个数字都会有1/6的机会,这里增加的信息并不会对你预测下一次掷出的骰子数字提供任何帮助。然而,许多人会认为数字4可能会有更大的机会,也就是其概率要大于1/6;也有很多人认为4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要低,因为之前几天数字4出现的频率已经太高。毋庸置疑,这些人都认为他们预测的准确性会高一些,因为新的信息使人们对自己的预测更加自信,尽管预测正确的概率没有发生变化。 类似地,投资者在交易中做决策的时候就常常碰到这类情况。比如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以人民币标价的商品价值就提高了,理论上对价格的是要求下调的;另一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商品价格上涨,或许会带动国内商品价格上涨。那么,到底人民币升值是利多还是利空呢?基本面分析中,信息量的增加不一定就能提高判断正确的概率。但有时候,这样的消息使投资者过度自信,从而坚定地选择了利多或利空的某一方,导致风险度骤增。 当然,过度自信并不一定只源于信息量这一方面,还有很多。比如,人越成功,就越可能将之归为自己的能力,因此而更加自信,即使有幸运或其他的侥幸因素存在。就像医生最不愿听到病人自以为是地说“不会吧,我过去怎样怎样都没事,现在这样应该也没事啊!”同一个道理。还有,一些人往往是因为对现货品种特别熟悉而导致期货交易亏损等等。正是因为这种过度的自信,往往使其跳过了思考判断的最初阶段以及正常交易的程序,直接采取了错误的操作。 这就是我们从交易结果推导出的关键交易心理在起作用。请注意,这里对交易的评估有个潜在的前提在内,那就是定期。有了之前的“体检”记录,才好有现在的对比。成功的交易者,他们都非常非常看重自己的交易记录。用他们的话说“成功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