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以来,ICE期棉在需求强劲、库存紧张及投机性买盘的联合推动下强劲上涨,12月合约从73.02美分的低点持续上涨至106.4美分,两个月内涨幅达到45.7%。在此波上涨中,郑棉与美棉走势拟合度较高,在国内其他品种走势一度疲软的情况下,郑棉却不断创出新高。经过此波暴涨后,近期郑棉涨势开始高位振荡。结合现货价格涨幅减小、抛储市场开始降温、新棉即将大量上市等因素来看,棉花阶段性调整行情或将展开,高位振荡走势将成为后期郑棉走势的主基调。 供需紧张支撑棉价高位运行 从本年度棉花走势成因分析来看,棉花低库存及强劲的消费需求将持续支撑棉价高位运行。 在9月份棉花展望报告中,USDA继续下调全球棉花期末库存。全球棉花库存在经历了4年的连续下滑后,2010/2011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库存预期为989.4万吨,为14年来的最低水平,全球库存消费比为38%,创近15年来的最低水平。从国内来看,2010/2011年度中国棉花期末库存量预期348.6万吨,为16年来的最低水平。本年度我国已4次抛储来缓解棉花供应紧张局面,抛储量达210万吨,国家储备棉的不足促使国储棉存在补库需求。 另外,本年度我国棉花下游企业内外销需求旺盛的局面有望延续到新年度。金融危机过后,全球处于经济复苏阶段,但复苏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为4.6%,2011年为4.2%。鉴于此,各国或将继续保持宽松政策,有的国家甚至会为支持经济而加码,从而带动消费需求的扩大。USDA预测报告也显示出此趋势:新年度全球消费量较2009年度上涨3.7%至2624.3万吨,中国消费量较2009年度上涨5.2%至1088.6万吨。 印度棉花出口政策尘埃落定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而且也是主要的棉花出口国,因此印度棉花出口政策的变化对于全球棉花供应来说至关重要。根据USDA预测,2010/2011年度我国的供需缺口达到380万吨,其中73%依赖于进口,并且近年来由于国内高等级棉花减少,国内用棉企业更加青睐进口棉。美国与印度是我国两大主要进口国,2009年度印度曾超过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棉花进口国,但由于印度几次调整出口政策后,市场对于2010年度印度棉出口政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之前曾有消息称印度纺织部迫切要求推迟棉花出口到明年1月份,这也一度成为期棉与郑棉暴涨的助燃剂。目前,印度出口政策已经尘埃落地,印度将允许从11月1日开始出口棉花,棉花供应商可以从10月1日开始注册出口合同,最大出口数量为550万包,每包重量170公斤。 人民币升值与否都会对纺织企业形成压力 自今年6月份中国宣布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持续升值,特别是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升值。截止到10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6830,较前一交易日走高181个基点,再度创下汇改以来新高,短时间内升值幅度达1.7%。众所周知,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出口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本身利润就很少的纺织企业,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削弱纺织企业的利润。有专业人士估计,如果人民币升值3%—5%的话,我国的中、小纺织业将没有利润可赚。 与人民币大幅升值相伴随的是美国对于人民币走势的施压,美国国会众议院已投票通过了针对中国人民币汇率的法案,也即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法案,因此人民币升值与否都会对我国出口导向性企业形成压力。据海关统计,2010年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占到我国纺织产品出口总额的16.85%,如果人民币没有大幅升值,美国会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因此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征收反补贴税又会间接压榨企业利润。 政策影响或成为短期不确定因素 棉花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将采取5大措施保障棉花供应、扶持棉花生产。随后,国家决定在前提投放60万吨国储棉的基础上继续投放40万吨国储棉,而且公布了2011年度棉花进口配额89.4万吨。国家的调控手段显然不局限于此,面对高企的棉价仍可能会出其他调控手段。仅从抛储来看,续抛后的抛储价已出现降温,9月28日国家继续增投40万吨,当日储备棉成交均价21514元/吨,较27日低262元/吨,29日成交均价跌至18867元/吨,30日成交均价为19038元/吨。从棉花现货价格来看,尽管棉价仍在上涨,但涨幅较前期要小。 据现货行业人士估计,10月15日前后预计市场将迎来新棉大量上市,届时棉花供需偏紧的局面将有所改善,此波以供需面偏紧为诱因的上涨将会有得到有效缓冲,郑棉也会因此逐渐步入高位振荡格局。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