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就业以及零售销售数据二次下探,表明美国经济内生性扩张动力正出现边际递减。美国经济若要持续稳步复苏,注入新动力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信贷宽松是首要条件。由于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最早于2010年11月会议恢复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实际利率10年期TIPS利率不断走低,从而促使对冲基金增持COMEX黄金期货多单。加之ETF和各国央行持续购买现货黄金,金价有望在未来一年冲击1600美元/盎司。 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市场预期二次量化宽松 2010年8月、9月份连续两次美联储例行货币政策会议上,FOMC都决议将可能采取有控制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因为美联储已注意到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正在放慢,非农就业和零售数据两个重要数据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二次下探。2010年6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数据突然大幅转负,7、8月份稍有好转,但依然维持在负区间,9月份则再次下探为减少9.5万人,如图1所示。 图1显示:美国的零售与食品服务销售额的变化长期与新增非农就业数据保持正向关系。只有未来几个月新增非农就业重新回到正区间,才能确保消费稳步回升,然而不确定因素却在不断累积。为消除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增长需要注入新的动力,信贷宽松是必然条件,美国经济复苏需要建立在旺盛的银行信贷支持之上。这里我们需要明白,美国经济运行存在非常明显的两条主线:第一条是居民消费;第二条则是政府支出,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额由发行国债来补充。金融海啸爆发前,美联储宣布直接入市购买资产,其资产负债规模也从8000多亿美元扩张至2.4万亿美元,近期美联储表态可能采取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宣布到期资金将被用于购买长期国债。此预期压制国债收益率走低,加之通胀预期上升,TIPS利率也是一跌再跌。我们选取经过通胀调整的美国10年期通胀保护债券收益率——TIPS利率代表美国实际利率,因为TIPS利率既可较好地反映经济成长预期,又可保护长期国债收益率不受通胀侵蚀。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0月13日TIPS利率收盘价为0.36%。过低的利率有望在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期间持续,这促使货币流通速度加速上升,美元继续贬值,加之其他币种也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而黄金作为“最终的货币”将会受到资金的格外青睐。 对冲基金增持期货多单步伐慢于TIPS利率跌速 2010年6、7月份,在TIPS利率下跌的同时,对冲基金一度“错误地”减持COMEX黄金期货多单,进入8月份意识到自己的过度减持行为后,基金积极进行“纠错式”增仓,仅8月13日至31日期间,基金就增持COMEX黄金期货多单31795张。通过我们对长期数据的统计,COMEX黄金期货中基金的净多单增持步伐与TIPS利率下跌速度基本一致,然而,随着近期市场加大对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TIPS利率下跌速度已较大幅度地超越了基金增持净多单的速度,如图2所示。 TIPS利率不断走低,驱使对冲基金在衍生品领域推高期金价格,而在现货实物方面,黄金ETF与各国央行的购买行为,也实实在在地对金价施加着影响。尽管长期黄金ETF持仓量与金价高度正相关,但短期内两者走势经常出现较大背离。如2010年8月2日以来,国际金价上涨14.6%,而10月13日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黄金ETF的持仓量1287.33吨和8月2日的1282.28吨相比几乎保持不变。如此而言,ETF具备强劲的购买潜力,也势必继续推高金价。此外据IMF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央行在过去16个月内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增加黄金储备,而发达国家央行也停止了出售黄金。根据对过去半年的观察,未来一段时间,各国央行有望保持每个月平均储备11.34吨黄金的速度。 黄金期权隐含波动率提醒投资者仍需谨防美国利率突变 不管是衍生品还是实物现货黄金,支撑其价格走高的根本因素均归结于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美国实际利率过低。而实际利率能在低位保持多长时间,将成为投资者的主要困惑。这里我们引入隐含波动率进行反映,其中波动率是衡量某一时间内金融产品价格变动程度的数值,而隐含波动率则是将市场上的期权价格代入理论价格模型反推出来的预期波动率,反映市场对期价波动程度的预期以及投资者恐慌情绪。隐含波动率越高,表明市场预测期价波动程度将加大,投资者越恐慌。图3所示:短期与长期黄金期权隐含波动率有所不同,尽管最近几个月金价大幅上升,然而1个月期的COMEX黄金期权隐含波动率仍处于低位,10月13日收盘数据为19.6%,低于1年期的隐含波动率25%。 期限越长的期权隐含波动率越高,毕竟市场的担忧越多。短期内,低利率促使黄金价格上涨基本能得到市场认可。若期限拉长,美国的货币政策突然收紧的不确定性也必然会增加。但是,我们坚持认为可能最早于2010年11月份的美联储会议上通过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在通过后的2011年内,美国实际利率仍将维持在低位,金价也会持续牛市,未来1年将有望冲击1600美元/盎司。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