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快报

证券业创新找到强有力抓手 四券商评价精粹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10-18 09:29:49 来源:证券时报网

随着4家券商报送的专业评价项目获准在行业推广,且4家公司因此得到加分,证券公司自主申请专业评价成为推进行业创新“加速器”的平台逐渐明晰。

“由于去年评价工作产生的引导和示范效应,今年行业对自主申请专业评价的关注度有了进一步提高。”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会员部有关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配合证券公司分类评价

“去年是证券公司自主申请专业评价实施的第一年。去年12月发的文件,今年1月份就报了31个项目,最后经过初评筛选共有10个项目进入现场评价。”有关人士表示。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截至今年4月28日,10个项目的现场评价工作全部完成。根据专家打分统计结果,国信证券的“员工制营销管理模式”、招商证券的“全面压力测试体系的运行机制”、中投证券的“‘一柜通’前台营业管理系统”、首创证券的“IT自动化运营管理系统”分别排在前4位,且评价小组专家全票同意在行业内进行推广。

银河证券的“基金研究评价资讯系统”、国泰君安证券的“合规管理平台”、华泰证券的“以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为核心的集中化风险管理平台”、长江证券的“结算存管中的质量控制模式”,兴业证券的“适当性管理中的客户分类办法”、海通证券的“信息隔离墙系统”也在现场评价中得到了专家们的普遍肯定和认同。

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结合专家打分及表决结果,协会向证监会机构部提出对排名前4位、且评价小组专家全体同意将其项目在行业内进行推广的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中投证券、首创证券在2010年度分类评价中给予适当加分的建议。经商证监会机构部同意,上述4家公司在2009年度分类评价中各加了1分。

“由于自主申请专业评价和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相衔接,评价结果的使用方式更加多样化,激励找到了落点,使得证券公司在报送项目时比较踊跃。”有关人士介绍说。

支持行业自主创新

对于自主评价的项目质量,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上报的项目都是相对比较好的项目,都是公司有特色的、成熟的、在行业里有优势的做法。因为在申报过程中,有一个评审的压力,因此证券公司会不断地改进完善,希望做到最好。”

据了解,在首次上报的31个项目中,项目内容覆盖面较广:在证券公司业务上,涵盖投行、经纪、资产管理等;在管理上涉及合规、信息隔离墙、压力测试等;此外还有营业网点、IT方面等等。

实际上,对于券商上报的项目,协会也有侧重。据了解,重要性、创新性、实践性、可推广性是证券公司报送项目的四个标准。也就是说,项目在选题上比较重要,是站在全行业的角度上,能够解决行业共性的问题,对行业发展有帮助的项目,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项目还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方案阶段,必须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且效果较好,另外项目还需在行业里具有可推广性。

其中,创新性尤受协会关注。“我们希望证券公司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经营方式、产品或业务、组织等方面的创新活动。”有关人士表示。

协会认为,特色化从业务中体现,管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此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会更多鼓励证券公司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内控,改善经营模式,鼓励券商挖掘自身潜力,练好内功,提高服务水平。

事实上,自主评价也让证券业协会在推动行业创新上更加主动。有关人士表示:“自主申请专业评价的开展改变了长期以来协会在引领行业创新发展方面找不到有力抓手的被动局面,以自主评价工作为切入点,使协会在推进行业创新工作落到了实处。”

形成监管合力

不仅对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自主申请专业评价对公司、行业,甚至对监管部门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有关人士表示,对证券公司而言,在报送项目过程中,由于项目存在专家评审的压力,公司为使上报的项目能够获得推广的机会,会主动学习其他公司的先进之处,并不断地加以改进完善。另外,业内专家对其创新活动进行评估过程,也可以帮助其完善方案和流程,帮助反映所需的配套支持政策。

对行业来说,行业自律组织对在自律管理过程遇到的制度缺少明确规定、性质难以界定的复杂问题或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公司有效做法,通过专业评价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将结果予以公布,有利于形成行业的理念标准,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监管部门来说,通过行业专业评价机制,可以对一些法律法规尚无明确规定或法律法规已有涉及但行为定性尚不清晰的事项,借助行业的力量进行分析、评估、研判对错,有利于及时掌握行业内一系列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果发现涉嫌违法违规的,亦可及时察觉,及早遏制,防微杜渐。

四券商自主申请专业评价精粹

国信证券:员工制营销管理模式

国信证券以“建设有竞争力的专业营销团队”为核心,制定了证券经纪业务员工制营销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是:确立公司和营销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让营销人员具有员工的一切责、权、利。一方面营销人员享受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在公司得到与其他员工同等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必须与其他员工一样承担企业提出的管理目标和要求。前者有利于增强营销人员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后者有利于企业落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监管要求。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国信证券通过对客户经理的员工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培养和发展平台,并相继推出了雏鹰计划、金鹰计划和朝阳计划等重点培训计划。

在考核激励机制的设计上,为了杜绝营销人员诱导客户进行不必要的交易,损害客户和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国信证券员工制营销管理模式坚持行为品质与营销业绩兼顾的原则,通过多元化的薪酬收入结构,全面考量营销人员的综合能力,弱化营销人员对客户交易量的片面关注。其中,行为品质考核是对客户满意度、投诉情况、违规扣分情况等规范执业行为的综合考量。

在业务运行管理方面,国信证券通过团队方式运作,客户经理有明确的片区、区域、区等部门归属,有着清晰的层级关系和组织归属。总部和营业部则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对客户经理的营销及服务行为进行监督。

招商证券:全面压力测试体系

招商证券认为,证券公司开展压力测试的目标是,确保证券公司在极端不利情况下,仍达到:(1)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2)风险总量控制在董事会审批的限额之内,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同时,压力测试还可为公司的长期经营与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2009年招商证券自主设计的全面压力测试,涵盖净资本、综合、专项等三个类别压力测试方法。全面压力测试从公司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利润表项目数据出发,利用自主或联合开发的风险因子库、模型库、情景库三大工具;分别从证券行业、证券公司、各业务线、投资或产品组合四个层次量化各层次的商业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六类风险及风险总量,并归纳总结全面压力测试八大步骤,成为中国率先实施全面压力测试的证券公司。

招商证券在压力测试实践中通过归纳总结,形成了以下全面压力测试的流程步骤:确定压力测试对象,收集压力测试数据,确定风险因子和计算风险因子敏感性,确定压力情景,实施压力测试及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定期检验压力测试效果。

中投证券:“一柜通”前台管理系统

中投证券通过对证券公司前台业务流程、客户账户体系的梳理和再造,以“分离”和“整合”设计理念打造“一柜通”平台,实现了前台管理与核心交易相互分离,在保障交易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响应业务需求,以创新方式较好解决了传统办理开户业务所面临的问题。

“一柜通”通过建立集成、高效的业务模式,实现了各类金融产品账户的一体化开户和管理,客户信息按照身份类、交易类、服务类分类管理,账户体系按照客户账户、资产账户、产品账户、三方存管账户分层设计,构建了统一账户信息体系。并以业务发展驱动影像管理、各类业务所需扫描的影响和图片参数均可以灵活配置。系统通过扫描件参数标准化、扫描件共享等机制实现了客户档案扫描一体化,并与客户其他信息进行有效融合,支持客户电子档案与客户其他信息的一站式调阅。

此外,在账户安全方面,“一柜通”集成二代身份证读卡功能和公安部公民信息网络核查功能,有效落实证券账户实名制,客户“被”开户的现象从源头上得到遏制。

首创证券:IT自动化运营管理系统

首创证券经过三年实践,建立并实施了IT自动化运营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对系统和业务的全面监控,重要的是将日常操作、系统巡检、应急操作等IT运维工作固化在电子操作流程中,实现了集中平台的IT自动化运营。该系统的使用,将IT运维人员从日常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杜绝了人为差错所形成的系统故障,缩短系统的平均修复时间,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IT运营成本。

该系统优势主要体现在:在设计上,根据IT运营特点,结合国内软件开发商大多没有提供运营接口的现实,按照规范运营管理的要求,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集中系统监控、IT系统自动化运营控制以及系统的日常规范管理。

其中,集中监控系统主要完成对整个系统和业务系统运行状况的“感知”工作及异常情况的报警工作,并在发生相关事件时,为运维人员快速判断系统故障提供依据。同时,根据监控历史数据和报表,对系统的容量、瓶颈进行分析和判断。IT系统自动化运营控制是在设计上采用控制台统一调度方式,将日常操作、应急、巡检、备份、测试等等过程通过可视化的流程编辑,由IT系统自动化运营管理平台实现运营工作的自动化操控,使操作过程本身做到准确、安全、高效,防止人为操作带来的错误,提高对系统风险的可操控性和业务系统的可用性。


 

责任编辑:白茉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