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涨的糖价对我们的生产和销售影响挺大的。现在客户询价的很多,但是真正实现交易的很少。”一家重庆食品贸易公司的曹先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商务预报显示:受国内外期货价格持续上涨和食糖工业库存相对较低影响,10月18日至24日国内食糖价格上涨0.9%。虽然北方甜菜糖厂已经开榨,新糖上市数量有限,预计近期国内食糖价格仍将小幅走高。 截至10月28日主力合约1105开盘上冲,盘中期糖价格三度拉升,尾盘减仓小幅回落。隔夜美元指数下跌至77.23点。美原糖盘中冲高回落,主力1103合约收盘28.71美分,上涨70点。1105合约收于26.63美分,上涨80点。 囤货现象加重紧张 据统计,2009/2010榨季全国食糖减产169万吨,产量仅为1070万吨。 根据记者采访得知,现在市场出现供需断层,面对高企的糖价,制糖企业面临出货难的问题,而处于产业链加工环节的企业却很难在批发市场上拿到现货,原料供应不足,使供需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2009/2010榨季甘蔗主产区云南平均收购价为275元/吨,比上榨季增加44元左右。收购价格的上涨导致我们的制糖成本上涨到4300元/吨,成本大幅度上升。目前,现货市场囤积居奇现象特别普遍,尤其是江浙一带的经销商备货的积极性极其踊跃,这部分被收购的糖,并未流入生产环节,而是被储存于仓库中,等更高的价格出售。据我所知,从6月初开始,他们便活跃于各大批发市场不断进货。”重庆食品贸易公司的曹先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中糖集团内部人士透露,高糖价对于用糖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影响是最大的。贸易商处于中间环节,一般都是从糖厂买糖,然后销售到终端生产企业和民用团体。企业也希望糖价能趋于稳定,只有这样才能有利润。 上海中期的经琢成认为,由于前期的灾害性天气和种植面积的减少,市场普遍预期甘蔗糖可能小幅度减产,加上国际糖价步步高升,进口成本大幅高于国内现货,进而促成了国内食糖现货报价大幅度提高。 下游糖企苦于无糖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中国食糖进口352299吨,创历年来单月进口数量新高。 东海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廖旭明表示,国家大量进口白糖的主要目的是为平抑国内因供需失衡而导致的糖价高涨。不过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仍未解决,抛储也只是个心理影响的过程,能投放到市场的白糖总量不够填补市场需求。10月22日国储进行2010/2011榨季的第一次抛储竞卖,21万吨白糖的抛储量被市场迅速消化。面对这样偏紧的局面,国家的抛储并没能完全化解国内的供应缺口。回顾2009/2010榨季国储7次累计抛储,截至8月底,共计抛储147万吨。而抛储均价也从4900元/吨一路上涨到现在的6680.56元/吨以上,国家对于糖市的调控面临着“越抛越涨”的尴尬局面。 曹先生认为,虽然国家从外围市场进口大量食糖进入国内市场,这类食糖俗称为原糖,原糖是不能直接投放市场的。由于加工周期长、工序复杂,一般企业处理20万吨原糖至少需要1个月的周期才能投放到市场,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原糖进口并不能立刻缓解白糖市场供需紧张的问题。 “糖价高涨,对我们的影响挺大的。进货成本高涨,短短一周的时间每吨上涨700元,糖价也是一天一变,整个市场抢货气氛较为浓厚。同时,又不能随意提价,即使提价了终端零售商和消费者也不买账,使自己处于两难境地。因此,现在只能靠走量来支撑着,几乎无利润可言。工厂主要是以优质蔗糖作为原料生产砂糖、冰糖等糖类制品。”广西柳州市某冰糖加工厂王先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现在白糖变得十分紧俏,像他们这种规模不大的冰糖加工企业根本拿不到货。由于国内市场可流通的白糖储量紧张,即使有国储拍卖也拿不到货。之前也尝试过到期货市场买入白糖合约,想通过期货的期现交割提货,结果到了交割日还是提不到货,即使想提货也得到白糖的原产地进行交割,手续繁杂经常不能正常提货,原材料供应不足使生产难以为继。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2010/2011榨季的到来,希望新糖的上市能部分缓解原料短缺的尴尬境地。 “目前,高涨的糖价对我们的生产和销售影响挺大的。现在客户询价的很多,但是真正实现交易的很少。”一家重庆食品贸易公司的曹先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商务预报显示:受国内外期货价格持续上涨和食糖工业库存相对较低影响,10月18日至24日国内食糖价格上涨0.9%。虽然北方甜菜糖厂已经开榨,新糖上市数量有限,预计近期国内食糖价格仍将小幅走高。 截至10月28日主力合约1105开盘上冲,盘中期糖价格三度拉升,尾盘减仓小幅回落。隔夜美元指数下跌至77.23点。美原糖盘中冲高回落,主力1103合约收盘28.71美分,上涨70点。1105合约收于26.63美分,上涨80点。 囤货现象加重紧张 据统计,2009/2010榨季全国食糖减产169万吨,产量仅为1070万吨。 根据记者采访得知,现在市场出现供需断层,面对高企的糖价,制糖企业面临出货难的问题,而处于产业链加工环节的企业却很难在批发市场上拿到现货,原料供应不足,使供需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2009/2010榨季甘蔗主产区云南平均收购价为275元/吨,比上榨季增加44元左右。收购价格的上涨导致我们的制糖成本上涨到4300元/吨,成本大幅度上升。目前,现货市场囤积居奇现象特别普遍,尤其是江浙一带的经销商备货的积极性极其踊跃,这部分被收购的糖,并未流入生产环节,而是被储存于仓库中,等更高的价格出售。据我所知,从6月初开始,他们便活跃于各大批发市场不断进货。”重庆食品贸易公司的曹先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中糖集团内部人士透露,高糖价对于用糖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影响是最大的。贸易商处于中间环节,一般都是从糖厂买糖,然后销售到终端生产企业和民用团体。企业也希望糖价能趋于稳定,只有这样才能有利润。 上海中期的经琢成认为,由于前期的灾害性天气和种植面积的减少,市场普遍预期甘蔗糖可能小幅度减产,加上国际糖价步步高升,进口成本大幅高于国内现货,进而促成了国内食糖现货报价大幅度提高。 下游糖企苦于无糖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中国食糖进口352299吨,创历年来单月进口数量新高。 东海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廖旭明表示,国家大量进口白糖的主要目的是为平抑国内因供需失衡而导致的糖价高涨。不过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仍未解决,抛储也只是个心理影响的过程,能投放到市场的白糖总量不够填补市场需求。10月22日国储进行2010/2011榨季的第一次抛储竞卖,21万吨白糖的抛储量被市场迅速消化。面对这样偏紧的局面,国家的抛储并没能完全化解国内的供应缺口。回顾2009/2010榨季国储7次累计抛储,截至8月底,共计抛储147万吨。而抛储均价也从4900元/吨一路上涨到现在的6680.56元/吨以上,国家对于糖市的调控面临着“越抛越涨”的尴尬局面。 曹先生认为,虽然国家从外围市场进口大量食糖进入国内市场,这类食糖俗称为原糖,原糖是不能直接投放市场的。由于加工周期长、工序复杂,一般企业处理20万吨原糖至少需要1个月的周期才能投放到市场,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原糖进口并不能立刻缓解白糖市场供需紧张的问题。 “糖价高涨,对我们的影响挺大的。进货成本高涨,短短一周的时间每吨上涨700元,糖价也是一天一变,整个市场抢货气氛较为浓厚。同时,又不能随意提价,即使提价了终端零售商和消费者也不买账,使自己处于两难境地。因此,现在只能靠走量来支撑着,几乎无利润可言。工厂主要是以优质蔗糖作为原料生产砂糖、冰糖等糖类制品。”广西柳州市某冰糖加工厂王先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现在白糖变得十分紧俏,像他们这种规模不大的冰糖加工企业根本拿不到货。由于国内市场可流通的白糖储量紧张,即使有国储拍卖也拿不到货。之前也尝试过到期货市场买入白糖合约,想通过期货的期现交割提货,结果到了交割日还是提不到货,即使想提货也得到白糖的原产地进行交割,手续繁杂经常不能正常提货,原材料供应不足使生产难以为继。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2010/2011榨季的到来,希望新糖的上市能部分缓解原料短缺的尴尬境地。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