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对北京、上海等36个大中城市10月份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10月份全国31种食品近八成价格出现上涨。商报记者昨日从本市大卖场等零售终端了解到,食用油、糖制品及豆制品等商品价格均出现一定幅度上涨,其中食用油价格已上调两次,涨幅超过10%。 发改委此次监测食品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其中黄瓜和西瓜涨幅最高。 据了解,随着部分原材料成本增加,不少下游生产企业表示承受不了压力,纷纷上调出厂价,不少企业都发出“再不涨价就要亏本了”的感叹。据悉,康师傅近日发布公告称,从11月1日起,方便面经典袋面系列价格上调10%;喔喔集团日前也上调了喔喔系列果糖出厂价格,涨幅达30%左右。此外,阿尔卑斯咖啡奶糖批发价已从28元/公斤涨到30元/公斤,徐福记糖果批发价从28元/公斤上涨到了31元/公斤。 商报记者昨日从本市部分超市、大卖场等零售终端了解到,出现价格上涨的商品主要有食用油、豆制品、方便面以及与糖相关的食品。联华超市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超市目前食用油已经涨了两拨,平均每拨涨幅10%左右,涨价品种多集中于大豆油和玉米油。方便面中康师傅最先涨价,之前是以缩小包装且价格不变方式变相涨价,本月11日起还会继续涨价。此外,500克的食用糖,之前的价格为3.75元,现在是4.25元,涨了近15%,而与糖相关食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TESCO乐购及易买得等超市相关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食用油、方便面、糖制品等商品近期价格都出现了上涨,即使有些价格还没有动,但也接到了相关厂商的通知,近期也会有所上调。 本市一位消费者王女士告诉记者,“最近逛超市发现,平时常买的一些商品中有很多都涨价了,如盒装的清美牌豆腐从原来的1.8元涨到了2.3元左右,每天早上喝的超市袋装豆浆从0.7元涨到了1元,真是让人难以承受。” 分析 原料上涨背后或藏炒作推手 对于国内食用油再掀涨价潮的原因,金龙鱼所属的益海嘉里粮油公司表示,大豆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幅度达27%,导致成本价格严重倒挂。大豆进口价格持续攀升被认为是此次食用油价格上涨的最大推手。自7月份起,进口大豆均价已连续三个月上涨。作为小包装食用油的原料油,散装油价格最近三个月涨幅高达30%。今年7月上旬,散装豆油价格在7200元/吨左右,而到10月中旬,已涨到了9300元/吨左右。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减少、美国市场减少供应、游资炒作和美元贬值等一系列因素也对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产生一定影响。 除了食用油外,近期糖价上涨也抬高了饮料、糖果等部分糖制品价格。相关分析人士认为,供求关系是影响糖价的重要因素。由于受连年冰冻、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甘蔗持续减产,2009/2010年榨季进厂原料蔗从2007/2008年的7688万吨下降到5545万吨,单产为3.75吨/亩,产糖710万吨。去冬今春连续遭受严重干旱,甘蔗苗数和株高受很大影响,产量急剧下降,直接影响了今年的蔗糖产量,这是目前市场上白糖价格猛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糖价上涨与商家和游资的炒作有关。上海市糖制食品协会副秘书长冯富生认为,人为炒作或是推动糖价疯狂飙升的原因。现在主产区甘蔗还未收割,食糖尚未开榨,产量尚未知,正常情况下市场糖价不应在此时上涨。 应对 市民囤货应对食品价格上涨 对于不断上涨的食用油价格,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大豆70%以上依赖国际市场,因此国家应重点扶持大豆产业。目前,国家对外资企业的行为关注不够。在他看来,外资企业市场份额越大,对价格的操控能力就越强,而国内大豆加工企业联合程度远远不够。为此,国内中小大豆加工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在政府扶植引导下,对外资企业予以制衡。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商报记者,在国内通胀预期强烈的大环境下,预计食用油价格有进一步走高的趋势。 另据了解,为平抑日益上涨的糖价,商务部决定于近期投放储备糖,每次投放不低于10万吨,具体日期未定。但是专业人士指出,国储糖投放加上新榨季到来的叠加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必定能够改善市场供应情况,可在短期内缓解价格上涨趋势,但抛储行为对白糖市场的长期走势影响有限。 记者还了解到,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不少消费者纷纷以囤货、团购的方式应对普遍上涨的物价,网上也出现“囤囤族”、“海豚(囤)族”等新名词。有一位消费者在网上发帖表示,自己5升装的大桶葵花籽油就囤了2桶、1.5升的5瓶、1升橄榄油3瓶等。此外,不少年轻的消费者选择在各种团购网站进行购物,眼下各种团购网站竞争激烈,消费者一般能以两至三折的价格享受到很多优惠。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