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专家观点

徐艳卫:通胀之下期指易涨难跌CPI无见顶迹象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11-08 08:59:09 来源:珠江期货 作者:徐艳卫

通胀,已经得到市场普遍的认同。通胀年份一般房地产较为火爆,但国内由于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房子已经很难成为投资品。股市作为操作方便、进出自如的投资场所,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近期证券市场的天量成交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目前国内经济运行回稳,期指IF1012合约创上市以来新高,中期来看期指易涨难跌。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强通胀预期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每月购买750亿美元。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还表示,他们会根据新信息,定期审议证券购买速度和资产购买计划整体规模,并根据需要调整计划,以便能够最有效地推动就业最大化和价格稳定。消息公布当日,美元指数进一步走低,美元持续贬值导致资源类商品价值重估,大宗商品系统性上涨,从而进一步加强市场对通胀的预期,股票资产也进一步受到市场的关注。不过,市场从9月份就开始炒作美联储此次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元下跌已有较充分的反映。虽然此次美联储资金投放高于预期,预计短期美元指数下跌空间有限。

国内经济运行回稳,内需持续升温

11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7%,相比9月份的53.8%上升0.9个百分点,连升3个月。从10月份PMI各分项指数来看,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同上月相比,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和购进价格呈现上升。其中以购进价格指数升幅最大,达到4.6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呈现升势,并均超过60%。进口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呈小幅回落,回落幅度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体现经济运行逐渐趋于平稳,四季度经济增速并无继续下滑的忧虑。

通胀压力有增无减,CPI无见顶迹象

在10月PMI分项指标中,购进价格指数上升仍然是一角独大,占据上升指标数值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未来物价增长仍处于上升通道之中,无明显证据支持短期见顶迹象,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可能带来的输入性通胀风险,鉴于国内刚刚加息,近期再度加息的可能性较少。加之国际上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国内CPI目前无见顶迹象。

上市公司业绩可喜,为股市上涨奠定了基础

截至10月底,据沪深两市1997家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1997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总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35.25%;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375元。上市公司这个业绩创造了历史上最好业绩,从净利润总额来看,历史最高的曾经是2007年,这一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不到1万亿元,随后,2009年打破了这个纪录,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85万亿元。而今年前三个季度,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总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业绩,显然,今年沪深上市公司业绩将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375元,也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良好的业绩,为股价上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面强势,难言“岛型反转”

上证A股指数、沪深300指数均线系统均有序排列,发散向上,体现市场的多方强势。笔者不同意市场“岛型反转”论,也不同意对第三个缺口担忧的看法。因为由于股指期货的上市,股指期货价格的发现功能提前给A股市场提供了参考依据,价格容易形成跳空高开或低开。我们观察美股、港股的日K线图,就会发现,期间有密密麻麻的“缺口”。由于大盘短期上升斜率太陡,后市回补“11.5”缺口的可能性仍很大,但从上周五的平稳运行态势看,即使回补缺口,大盘仍然有望保持强势,更不可能结束行情。

综合而言,在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指引下,市场对于通胀的认同趋于一致。在国内经济运行平稳,上市公司业绩良好的市场背景下,国内股市总体来说易涨难跌,结合技术面上看,大盘短期上涨太快,回补上周五的缺口可能性仍然较大。从股指期货市场看,从IF1012合约的大幅升水也反映了市场对后市的乐观情绪。由于IF1011合约离交割日不远,主力已提前参与IF1012合约。对于操作,细节上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若投资者计划做多期指,建议在IF1011合约与IF1012差价在50以下,做多IF1012,而在差价在120以上,做多IF1011合约较好。

责任编辑:白茉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