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第二个交易周以来,期指结束了一个月来的强势上涨,陷入“八连阴”行情,且自11月11日开始,盘中频现急跳水,显示空头力量惊人。IF1012合约周三跳过60日均线低开低走,盘中虽回补跳空缺口,但尾盘再度走低。截至周三收盘,IF1012合约在本轮下跌中的累计跌幅达14.39%。期间,期现价差、跨期价差迅速收窄,IF1011合约盘中甚至出现低于-20的负溢价,显示市场做多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冷却,投资者对后市走势日趋谨慎。市场如此阴跌,是牛市的结束,还是对前期涨幅的修正呢?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决定了期指中期上行的基础不变,不过目前来看,前期在高通胀率、充裕流动性、人民币升值刺激下过度疯狂的股市,在目前流动性回收速度加快、力度加大的预期下,存在巨大的获利回吐压力。对于期指而言,除了短期恐慌下的“多杀多”造成巨幅下跌外,较大规模的空头资金盘中主动出击,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做多人气,导致短期内易跌难涨。 央行表态进一步加剧货币政策全面收紧预期 10月份CPI上升4.4%,PPI上升5.0%,显示通涨预期管理面临的压力增大。特别是非食品价格的上涨以及PPI价格的上行,引发了对经济由结构性通胀转向全面通胀的担忧。政府层面“关注价格上行压力”的表态开始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出现。央行行长周小川11月16日在“中国全球债务资本市场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国内价格上行的压力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央行将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的适度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周小川行长此次表述中的“有效性”是近段时期以来首次提及,这或许意味着下一步调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也让人联想到,今年三季度以来,央行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频率较上半年加快,力度也出现加大。数据显示,央行已连续四周实现资金净回笼1535亿元。三种主流央票的发行利率迅速跳涨,3个月、1年期和3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分别上涨了24、25和35个基点,说明央行回收流动性的意愿相当强烈。 国际市场方面,此次G20首脑会议,除了就巴塞尔协议新资本框架达成一致外,各国在汇率问题以及银行税、金融交易税等诸多问题上分歧依旧,中国因人民币汇率问题仍然备受美国攻击。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不久,市场上又盛传美国将出台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此同时,爱尔兰、葡萄牙等国的信贷违约成本近几个交易日持续上升,也提升了市场的风险偏好。美元指数近期“九连阳”的走势,不仅压制了国际和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而且配合央行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也加剧了近期A股市场的动荡。短期来看,对年内二次加息的强烈预期决定期指维持弱势的概率较大。 高仓位“魔咒”下行情转弱 资金趋紧或加速板块轮动 市场运行方面,尽管10月份有7000亿元银行储蓄“搬家”,但是“场外”新增资金仍然较少,市场的上行趋势只能依靠场内存量资金来推动。与此同时,德圣基金研究中心11月12日的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主动型基金继续小幅增仓。主动股票基金平均仓位为89.76%,相比前期增加1.23%;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4.21%,相比前一周上升1.31%;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76%,相比前一周增加0.43%。不仅主动股票基金平均仓位已高达89.76,超过了88%的“魔咒线”,而且多数仓位已逐渐接近契约上限。基金选择继续上攻缺乏进一步的资金支持。另外近期新股发行频率过快也是导致市场短期资金紧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2010年以来沪深两市共募集资金接近8000亿元。由此可见,“场外”新增资金潜力已经有限,按照历史经验,这很可能意味着股指短期见顶。 期指弱势振荡 短线轻仓试空 技术上看,沪深300指数放量下跌已击穿40日均线,期指下破60日均线,且四合约呈现明显的近强远弱格局,显示市场做空动能强大,对后市并不乐观。我们认为,目前期指仍将处于振荡寻底的过程中。从黄金分割率来看,IF1012合约本轮调整目标位为3012点(年线附近),当然,由于近期跌幅较深,做空动能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市场恐慌心态有所缓解,不排除出现技术反弹的可能。但是,由于11月份基本面缺乏新的有力支撑,而且市场多头人气恢复需要一个过程,预计本周剩余交易日仍将维持弱势格局。而且,盘面情况显示,目前主动做空力量强悍,操作灵活,因此建议投资者保持空头思路,切忌抄底。就中线走势而言,市场很可能会等待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政策面信号再作方向选择。 板块方面,前期表现较好的以金融、地产和综合企业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风光不再,这些板块个股近几个交易日的持续下跌势必拖累大盘走势,不过由于权重股整体估值水平较低,下跌空间有限,因而相信市场不会出现深度调整。上周沪深两市合计净流出资金765.21亿元,其中机构资金净流出273.43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491.78亿元。随着新一轮板块轮动的开始,资金可能重新流向中小盘股和题材股。 责任编辑:白茉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