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以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走出一波“惨烈”的价值回归行情,大连PVC在上周创出9720的历史高点后,一路暴跌至本周三的低点8300附近。笔者认为,市场在前期经过连续快速上行之后,出现回调是很正常的,但“紧缩预期”的恐慌已使市场出现超跌,投资者应理性对待。在通胀周期下,PVC现货市场的“坚挺”将支持对PVC期货勿需过于悲观。 市场避险情绪再度上升 美元成为市场变因 上周以来,美元持续走强,对市场压制比较明显。首先,爱尔兰债务危机近期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它所引发的避险情绪导致美元走强。由于爱尔兰政府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元集团主动提出的援助计划使得市场对爱尔兰债务问题仍然悲观,市场避险情绪的升温有可能促使欧元进一步下跌,进而支撑美元上行。其次,美国经济的改善,使得基本面出现了相对于欧日经济体的强势。由于美国国内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可能,因此短期内全球性的流动性回收概率几乎为0,而在本月初美国重启量化宽松政策之后,欧日经济体也极有可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冲减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此外,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一期的非农就业数据显示,10月全美季调非农就业人数环比上升15.1万人,远远大于市场预期的6万人,受此影响,数据公布当天美元大幅反弹,与商品市场出现同步上涨。综合来看,美元未来有可能继续走强,这将对PVC期货产生一定影响。 紧缩难阻“通胀周期” 政策变因需提防 国家统计局于11月11日公布了10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0%,涨幅比9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CPI与PPI的剪刀差目前已经逐渐缩小。从历史经验来看,CPI与PPI的剪刀差呈现缩小状态,往往预示着未来社会资产价格有望出现加速上涨,通胀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此外,虽然2010年10月20日央行时隔34个月首度加息,而且央行进一步加息将是大概率事件,近期市场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比对,我们认为,投资者对未来不必过于悲观,因为未来中国经济很可能会出现调控与通胀并存的局面。由上图可以看出,经过首次加息后,PPI与CPI剪刀差的缩小往往能够确立通胀、调控同周期运行的趋势,也就是进入了市场普遍认同的价格“越调越涨”阶段,但是调控政策在此阶段往往会体现出“阻力器”的作用,市场“变化”也会随之增加。 11月11日,央行还公布了10月份货币信贷数据。从数据上看,M1、M2自9月回落至年度相对低点后在10月高位反弹。M2同比增长19.3%,增幅较9月提高0.3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2.1%,增幅较9月提高1.2个百分点,M1、M2“倒剪刀差”出现再次放大的迹象。由于M1、M2“倒剪刀差”代表着市场流动性的规模,历史经验表明,当M1增速超过M2增速时,往往会出现社会产品价格的上涨,而当M1增速死叉M2增速时候,往往会出现社会产品价格的下跌,也就是说,M1、M2“倒剪刀差”决定了社会资产价格上涨周期的开始与结束。从10月公布的数据来看,M1、M2“倒剪刀差”较8、9月份有所放大,而且就目前来看,11月信贷数据出现极端下跌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尽管目前市场对于管理调控预期的反映较强,但市场流动性仍将支持社会资产价格出现上涨,这也意味着国内商品价格仍有可能继续上涨。 现货坚挺 市场乐观基础明确 相比较美元与紧缩政策的“变数”效应,笔者认为,决定PVC后市仍可乐观判断的基础主要在于其现货市场的坚挺。自9月份以来,国家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实施力度,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末完成阶段性目标,部分地区加强了对高能耗企业的用电力度干预,这些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了中小型电石企业的大规模关停,电石产量出现大幅降低,进而直接体现在电石法PVC的价格上。特别是进入11月之后,由于四季度是PVC传统消费淡季,市场资金借着山东、河南、安徽等地PVC生产企业的低开工率或停车检修,配合宁夏、陕西、山西及内蒙等地的因限电导致电石减产和亚运会题材,再次拉涨国内PVC现货价格。尽管近几天来,国内PVC期货市场大幅下跌,但是现货市场依然保持平稳,期货与华东市场现货仍有近500的贴水,这也变相封杀了期货市场进一步下跌的空间,而且一旦市场趋稳,由于贴水效应,PVC期货上涨依然可期。 综合来看,尽管受央行“紧缩预期”和美元上涨的影响,近期市场出现明显的恐慌性下跌,但在经过大幅修正后,笔者认为,受益于“通胀周期”的市场环境,对PVC后市勿需过于悲观,操作上短线继续谨慎,但中长期继续看涨。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