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经济数据显示,我国10月份CPI涨幅高达4.4%,通货膨胀已经对民众生活问题带来了实际的影响,为此,国家开始加强对物价的调控力度,调控政策频频出台,农产品期货价格在近期纷纷回调,豆类期货也受拖累下跌,但笔者认为连豆粕仍有做多的机会,因为在全球资金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回升的可能,而国内的通胀压力短期内难有缓解,农产品看涨情绪仍较浓,此外,基本面上,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美国大豆供应趋紧,且目前正值美豆销售季节,出于利益考虑,美豆大幅走低可能性较小,南美大豆种植也存在天气方面的困扰,后期不排除新一轮天气炒作的可能;最后国内进口大豆价格的抬升以及油粕比处于高位,对豆粕价格形成支撑,因此豆粕近期的回调为多头提供进场的机会。 一、 全球资金流动性泛滥,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不可避免 美国经济表现依然低迷,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困扰着美国当局,为促进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在11月4日的议席会议中宣布,将在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联邦基准利率在0-0.25%极低的水平上,同时至明年6 月联储将新购6000 亿美元中长期国债刺激经济。美联储再次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给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带来更加泛滥的流动性,大量美元将持续流入大宗商品市场,进一步推高商品价格。从CFTC基金持仓数据来看,大豆、豆油、玉米等基金持仓自6月份以来持续增加,资金流入现象明显。此外,美元作为国际性的货币,全球多数大宗商品交易需要用美元来计价和结算,美元供应量的增加无疑加速美元贬值,美元短期内难言强势,因此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提供支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自6月以来步入牛市,CBOT小麦、玉米、大豆等品种相继大幅上涨,虽然近期受中国调控政策影响有所回落,但笔者认为,在全球资金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后期仍有上涨的可能。 二、 国内通胀压力增大,农产品价格短期难言掉头 美国农业部(USDA)10月报告意外下调美豆2010/11年度产量,报告下调美国2010/11年度大豆收获面积预测值至76.8万英亩,而将美豆单产预测值由上月的44.7亿蒲式耳/亩下调至44亿蒲式耳,因此美国大豆产量预测值下调7500万蒲式耳至34.08亿蒲式耳。同时报告将美国大豆出口预测值由上月的14.85亿蒲式耳上调至15.20亿蒲式耳,产量的下降和出口需求的提高导致美国2010/11年度大豆期末库存降至2.65亿蒲式耳,库存消费比也由上月的10.6%降至8%,这意味着美国大豆供应趋紧。虽然市场对报告利多早已消化,但前期市场将利多效应放大,美豆走势偏离基本面,因此随着市场回归基本面,供应趋紧的状况将对价格形成支撑。 此外,今年全球天气变化异常,主要粮食生产国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天气灾害,从加拿大的持续暴雨到俄罗斯、乌克兰百年难遇的干旱天气,再到中国的洪涝灾害,市场并不缺乏天气炒作的题材,经过轮番炒作后,市场又将关注焦点转向正值播种期的南美,9月,南美洲北部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少雨的天气,仅南部及西北边缘地区降雨与常年同期持平或略多,气象学家认为,南美洲的干旱可能是拉尼娜现象导致的后果之一。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治理局依据绝大多数模型做出的猜测,拉尼娜现象会在7―8 月份形成,并在下半年不断加强,且有可能持续到2011年年初,干旱少雨的天气不利于大豆、玉米和棉花的播种,因此在南美大豆漫长的生长季节,市场将捕捉任何天气炒作的机会。 五、 油粕比价升至高位,豆粕价格获得支撑 豆油与豆粕是大豆压榨的主要产品,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利润是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因素,通常用油粕比来衡量油粕对利润的贡献,当油粕比走高时,意味着豆油对压榨利润的贡献增大,将吸引油厂加大豆油的产出,但同时也增大未来豆粕的供给量,由于豆粕在大豆压榨产量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因此豆粕产量的增加必然影响到压榨利润,因此当油粕比值达到一定高点,并对压榨利润造成影响时,油厂将通过降低开工率来减少油粕的产量,这时豆粕价格将因为供应的减少而上升。油粕之间的内在制约使得油粕比始终运行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当比值超过区间范围后,必然进行自我回归。通过对油粕历史比值的统计来看,油粕比的运行区间集中在2.5-2.9之间,均值为2.65,目前,连豆油和豆粕主力1109合约之间的比值已经达到2.9,处于区间上沿,存在回归的要求。 综上所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为农产品价格走高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在农产品价格整体维持较高水平的背景下,豆粕价格也将受到支撑,虽然近期的政策使得市场遭受重挫,但当市场回归到基本面后,豆粕价格将获得支撑,因此,我们维持逢回调进行多单建仓的战略。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