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美联储公布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细节,市场多头情绪再次高涨,原油逼近了90美元大关。美元出现底部“红三兵”后逐步走强,再次攀升至78美元关口之上,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一路下行。展望后市,我们认为短期内中国将会继续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欧债危机悬而未决,美元加速上涨,原油后市或将维持弱势局面,不排除继续寻找底部的可能。 中国重拳打击通胀 原油上行承压 美元指数跌至79以下,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原油的基本面价值。市场推涨原油的逻辑在于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削弱美元,而美元的弱势将使得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出现强烈的升值预期,在这两种力量下,原油出现了加速上涨。 市场将量化宽松与弱势美元挂钩,美元首次跌破上升通道的边缘至76以下的位置,直接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原油出现飙升局面。针对美元的走势,美联储内部出现了不小的分歧。美国要持续吸引资金的流入就必须依仗强势的美元,而不是弱势的美元,弱势美元对于解决美国的结构性问题收益不大,该政策损人而不一定能利己。因此在第二次量化宽松尘埃落定之时,美元反而开始了一波触底反弹行情,升至78以上的高位后,原油出现明显的下行。 棉花升至140年新高,中国11月份CPI升至4.44%的高位,大量热钱流入香港,推高资产价格,泡沫不断膨胀。中国央行一方面利用价格手段,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圈住流入的热钱。10月19日中国宣布加息25个基点,在接下来的11月份中国央行9天内连续两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其达到历史高位18%。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一系列行政手段,打压包括房市和商品在内的各项资产价格。国务院接连祭出重拳,发布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等16条稳定物价的措施,紧接着又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上次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是在2008年1月。就短期目标来看,央行显然已经将货币政策目标由保持经济增长转变为控制通胀及资产泡沫,面对纷纷涌入的热钱,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和越南等也纷纷上调准备金率。11月16日,韩国决定调高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2.5%),继7月加息25基点后年内第二次加息(市场预测二次加息时间为今年12月);本月初(11月5日),越南央行亦出人意料大幅加息100基点(至9%),为2009年12月以来首度调高基准利率。亚洲仍然是负利率时代,在外围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通胀预期仍然高企。中国央行在短期内出手两次,存款准备金达到历史高位,表明央行调控态度的坚决。我们认为接下来新兴市场抵抗通胀和资产泡沫的举措仍将继续,加息预期依旧存在,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不排除中国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鉴于以上分析,中国经济增速在一定阶段会放缓,资金将会慢慢流出新兴市场,对原油而言,上行面临不小的压力。 爱尔兰危机导致风险资产价格下跌 美元另一个反弹的理由是爱尔兰危机。上周末爱尔兰政府妥协,表示愿意接受救助,银行救助问题终于尘埃落定。然而欧盟与IMF官员表示,这些救援资金的发放进度将取决于爱尔兰政府采取措施重组债务、削减预算赤字的谈判结果,救援计划的细节仍然尚未敲定。尤其是在对于爱尔兰颇受其他成员国非议的企业所得税方面,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欧元对美元汇率短期大幅回升的动力不强。欧美之间就政治筹码之间讨价还价仍然在继续中,盖特纳前脚宣称爱尔兰问题将会成为欧债危机的阶段性终结,美国的评级机构就再次爆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问题。美国的国债收益率有上行的压力,欧洲央行的退出态度因为爱尔兰等外围国家的市场波动而缓和,这样两者之间的利差在短期内会存在预期导致的上升,受到基本面和避险资金的双重推动,美元反弹可能会持续到月底,空间可能会在80-82附近,进而令原油等大宗商品承压。 基本面缓慢改善 为原油价格提供支撑 除去流动性的影响,原油的基本面正处在缓慢的改善过程中。从美国公布的库存数据来看,原油商业库存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减少了1000万桶,馏分油库存是去年同期水平的95%。中国10月末柴油库存环比下降10.7%,整体成品油库存环比下降5.2%,为连续第五个月下滑,并达到年内新低。中国石油此前已采购了20万吨进口柴油,其中首批3.5万吨于11月19日正式到岸,中国在11月份首次成为柴油净进口国。从原油的持仓结构来看,商业套期保值者总体来说空头较少,意味着很少有生产商正在做空,而且消费者正在做多。美国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也显示整体情况较好,将会支撑后市的原油需求。随着美国冬季取暖油消费旺季到来,基本面中馏分油消费情况将给原油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收缩流动性管理通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欧债危机连绵不断,短期内原油有继续往80美元寻找底部的可能性,但是在基本面缓慢改善的情况下,在78美元附近有较强支撑。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