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证指数在60日均线出现反弹迹象,商品市场也在暴跌后出现技术性反弹,螺纹钢一马当先涨在最前面。但国家调控物价力度全面升级,市场氛围并不利于多头,螺纹钢跟随市场整体回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中线以4400—4500元/吨为底部区间逢低吸纳为宜。 目前随着上证指数在60日均线出现反弹迹象,商品市场也在暴跌后出现技术性回调,而抗跌性最强的螺纹钢更是一马当先涨在最前面。不过国家调控物价力度升级,股市的反弹也不会一蹴而就,加上欧元区债务问题、朝韩危机等因素,市场中的不安因素也较多,这些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后期螺纹钢跟随市场整体回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中长线投资机会值得关注,投资者应秉持中线做多的思路,以4400—4500元/吨为底部区间逢回调吸纳为宜。 空头市场氛围压制钢价 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央行在10月份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加息、连续上调准备金率都是非常明显的信号,特别是11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表明中央政府对调控近期物价过快上涨的决心。这些调控政策的出台使得大宗商品市场的过度投机炒作行为得到遏制,这也是11月中旬商品期货牛转熊的导火索。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美元汇率在美联储公布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上演了“利空出尽是利多”的反弹行情,特别是同期爱尔兰债务问题登台亮相使得市场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恐惧再次升级,避险情绪再次支撑了美元的走强,这对于疯狂的商品牛市无疑是釜底抽薪。 进入11月中旬以来,随着领头羊棉花期货的暴跌,整个商品市场出现了倒V型的走势,牛熊快速切换。前期的明星品种都出现了恐慌性杀跌行情,如棉花期价跌幅超过20%,锌期价已经跌回至8月份的价格水平。目前基本可以认定2010年的商品牛市已经结束,后面将是漫长的下跌调整,资金大量撤离使得商品价格易跌难涨。在这种氛围中,螺纹钢也很难逆风飞扬。 供给面趋紧支撑价格 今年的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风暴对钢铁企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已经体现出来。据统计,10月份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8%、1.8%和增长4.1%,10月份粗钢日均产量环比增长1.5%,钢材日均产量环比下降3.4%,10月份国内市场粗钢和钢材资源供应量同比分别下降4%和增长4.1%,国内市场粗钢资源供应量连续五个月同比下降。 今年开年以后建筑钢材社会库存就从去年冬天的高位开始回落,特别是进入三季度后下降速度加快。据行业网站统计,截至11月上旬,全国主要城市螺纹钢库存较年初高点大幅下降40%,线材库存较年初高点下降55 %。同样,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库存进入7月份以后一直在低位徘徊,周平均值都在4万吨以下,属于低库存水平。库存的减少减轻了钢价上行的压力。 从成本方面看,铁矿石价格三季度以来比较坚挺。目前2011年的铁矿石已经开始议价,根据季度定价机制,明年一季度的价格将根据今年四季度的市场价来定,可以说一季度铁矿石价格难以下跌。近期国内煤炭价格涨势明显,电煤供应紧张,电价上调压力增大,炼钢用的焦炭价格也在上涨。总体上看,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很难下降,这对钢价有支撑作用。 需求释放值得期待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份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加63.1%,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加28.1%,且这两项数据均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今年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一度使得不少投资者看淡建筑钢材的消费需求,但统计数据说明房地产调控只是打压房价没有连累建筑业,相反由于保障房的大规模建设,螺纹钢的需求应该是同比增加的,未来国家将会把保障房建设制度化,这也是对建筑行业的一种保障。换一个角度,从价格水平上看,今年的钢价属于较高水平,一边是巨大社会库存,一边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但在价格没有大跌的情况下社会库存持续下降,这就说明需求方面还是比较旺盛的。 当前,由于价格水平较往年偏高又恰逢冬季用钢淡季,再加上期货市场牛熊急转,不少贸易商冬储的积极性较低。未来一旦价格抗跌走稳、需求逐步释放,库存低的贸易商会积极补库,钢价也会随之走高。 技术分析与操作建议 从图形上看,螺纹钢主力合约1105自7月份以来表现为振荡上行的趋势,前期大跌时在4500元一线表现出较强的支撑,这里既是前期的振荡平台,也是60日均线所在位置。由于目前国家调控物价的风声正紧,股市也在寻底过程之中,市场氛围并不利于多头,螺纹钢跟随市场整体回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中线以4400—4500元/吨为底部区间逢低吸纳为宜。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