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6日,郑糖主力1109合约期价已自最高位7521元/吨调整至6200元/吨附近,其中这既有国际原糖暴跌的影响,也有国内政策调控因素的压制。近期,虽然市场恐慌性气氛仍然存在,但糖价已逐步企稳。笔者认为,糖价的回落是对前期暴涨的修正,市场短期内不具备转势条件,糖价长期走高仍是市场运行主基调。 商品市场整体调整,但糖价已企稳 由于通胀明显,国家近期加大了对物价的调控力度,商品市场价格也因此整体出现了一波下滑行情,部分品种跌幅较大,但糖价经过回调整理后,在糖市基本面较为利好的情况下已逐渐止跌。笔者认为,后期商品市场价格走势仍将在一定程度受到整体投资环境的影响,这也是近期商品市场价格呈现调整行情的主要原因。具体到糖市来看,政策调控、期货市场交易规则调整虽令糖价高位回落,但并不能改变糖市偏强的基本面,考虑到年底采购需求旺盛,加上贸易商仍然看好、市场供给有限,糖价后市估计将呈现偏强格局。 国际糖市影响价格因素多变,糖价振荡加剧 德国统计分析机构F.O. Licht最新预计,2010/2011榨季全球糖市供求关系将从2009/2010榨季供给不足740万吨转为供给过剩170万吨。11月中旬,印度政府明确表示,由于2010/2011榨季印度食糖产量大幅增长至2550 万吨,因此,印度将有200万吨食糖出口到国际市场,而上榨季,印度食糖进口量超过600万吨。国际糖业协会也因此将全球食糖供应过剩数据大幅调高至322万吨。在印度预期出口数量增长以及美元连续升值影响下,11月11日国际原糖暴跌10%,同时也导致了11月12日郑糖的全线跌停。然而,临近月底,印度方面再度爆出产量预计难以达到前期预期的消息,印度农业部表示,预计2010/2011榨季印度食糖产量或仅能达到2450万吨,低于业界预期的2550万吨,预计国内消费量为2250万—2300万吨,届时印度出口到国际糖市食糖数量或将受到影响。 国内糖厂将迎来集中开榨时期,国储糖受冷落 2010/2011榨季伊始,国内糖价大幅上涨,但在经历了2次国储糖抛售后糖价逐渐回归理性。11月22日,2010/2011榨季第二批国储糖20万吨竞拍全部成交,成交均价为6288.43元/吨,低于本榨季首次国储糖抛售6679.83的成交均价,和现货7000元/吨之上的报价相比,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截至11月26日,广西已有28家糖厂开榨,已开榨糖厂占全区糖厂总数的27.1%,日榨产能28.73万吨,占全区糖厂总产能的46.3%。预计2010/2011榨季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在152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40万亩,产糖量在76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约50万吨。2010/2011榨季,受不利天气影响,云南糖厂多数推迟开榨,预计新榨季云南将有27家糖厂在12月份开榨,同比增加3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北方甜菜产区将于明年1月底实现全部开榨。预计2010/2011榨季内蒙古、黑龙江、河北以及山西四省区的甜菜糖产量为42万吨,新疆甜菜糖产量为52万吨,合计本榨季甜菜糖总产量约为94万吨。 近期,我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我国进口食糖25.2882万吨,同比增长344.58%;1—10月份累计进口食糖1618125吨,同比增长60.31%。10月份,我国出口食糖6194吨,同比增长74.98%;1—10月份累计出口77825吨,同比增长48.58%。 从国内糖市整体情况来看,随着南方甘蔗糖产区糖厂的陆续开榨并进入集中开榨阶段,加上进口食糖的补充,国内糖市供应量正在逐步增加,市场购销紧俏格局逐渐得到缓解,国储糖后期抛售可能会受到冷落,国内糖价当前虽然仍处在牛市中,但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糖料收购价上涨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保障蔗农利益,稳定榨糖企业生产。 通知要求有关地区价格主管部门完善糖料蔗与白砂糖销售价格联动机制,保障蔗农利益,稳定榨糖企业生产。今年年初以来,国内食糖价格大幅上涨、糖企利润增加明显,相比之下蔗农收益有限,农民对提高新榨季糖料收购价呼声较高。为稳定种植面积,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和保障市场糖料供应,相关部门积极促进新榨季糖料收购价格的上调。据了解,目前,全国甘蔗收购最低保护价已提升至360元/吨,同比上涨14.92%。其中,广东最高收购价为450 元/吨;云南最低收购价为290 元/吨;全国甜菜最低收购保护价为 370元/吨,同比上涨20.92%,黑龙江最高收购价为400元/吨,新疆最低收购价为340元/吨。 预期采购或给糖价带来支撑 受今年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影响,南方甘蔗产区糖厂普遍推迟开榨,截至目前,国内糖厂仍未实现集中开榨。后期,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预计糖市将迎来新的采购需求旺季,加上近期市场糖价普遍下跌调整正是市场补库良机,这或将刺激市场补库需求,从而会进一步刺激市场成交回暖。基于此考虑,预计短期内糖价深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糖价或将小幅回升。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