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广西、广东、云南蔗区迎来开榨高峰期,近来郑糖在6350—6680进行弱势整理。近日,受到欧债危机缓和以及美国经济数据向好支持,国内糖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回暖,但在国家调控压力下难以出现大幅反弹。与外盘ICE原糖企稳反弹的走势相比,近期郑糖表现略逊一筹。笔者认为,在当前货币政策转向的情况下,白糖后市将继续面临宏观调控方压力,价格将理性回归。 政策调控压力抑制高位糖价 11月份,在国家政策影响下,国内期货市场振荡下挫,个别品种连续跌停,经历剧烈振荡后,在美元回落支撑下才稍稍企稳反弹。当前国家政策调控仍在持续,国外流动性与国内通胀预期居高不下,货币政策面临回归稳健的节点。继一系列农产品调控政策出台后,交易所纷纷上调保证金比例及涨跌幅,郑糖出现成交持仓双双萎缩的局面。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将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管理好通胀预期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所在。当前市场加息预期越来越强烈,尽管近期ICE糖市不断创出暴跌后技术反弹的新高,但在国内政策调控压力下,内盘依旧跟紧基本面适量下调,表现得相当理智,表明货币政策转向下调控压力犹存,糖价高位强势受到明显抑制。 前期调控利空逐渐消化 10月CPI远超市场预期,引发市场对通胀压力的过度担忧。由于影响CPI结构性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因而采取行政性调控手段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价格干预,对控制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凸显,有助于遏止CPI过快上涨,进一步缓解通胀压力。一方面,在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的打压下,出现糖价大幅下跌后的修正反弹力度明显较弱的迹象,表现为缩量减仓的弱势调整,意味着前期调控带来的利空已逐渐被市场消化。另一方面,随着郑商所宣布上调保证金比例和涨跌板幅度,糖市交易量与持仓量明显下滑,逐步步入市场合理区间。据统计,12月2日郑商所总成交量386万手,总持仓量168万手,与前期高点——单日总成交量1072万手、总持仓量192万手相比,分别下降近64%和12.5%。近期白糖盘面表现为大幅下跌后的弱势整理态势,表明前期一系列调控政策带来的市场担忧情绪已逐渐消化。 国内现货市场面临下调压力 在新糖上市、流动性收紧、国家调控措施出台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近来国内食糖现货价格大幅下挫,目前广西食糖现货市场报价为6800—7000元/吨,10122合同收市价由11月中旬的7500元/吨跌至6810元/吨,回落迹象明显。近几个交易日整体走势呈现订货量增加、成交量增加、价格下行的局面,说明开榨糖厂抛卖新糖的举动十分积极。截止到12月10日,广西开榨糖厂家数已达80家,占全区糖厂总数的77.7%,已开榨糖厂产能接近58万吨/日,占全区糖厂设计总产能的89.6%,榨季初开榨进度慢的局面已有效扭转。从盘面价格来看,批发市场近月合同高于远月合同,反映出坚挺的现货价格对盘面近月合同仍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鉴于市场短时间内难以消化随后将大量上市的新糖供应,现货价格出现下跌合乎情理。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期现价格总体将趋于一致。 甘蔗收购价奠定一线支撑 一直以来,广西甘蔗收购价较周边省区偏低,湛江和海南都在450元/吨以上。继10月底“350对应4800联动”的甘蔗收购价政策出台后,为调动农民砍蔗的积极性和进一步改善开榨初期高价抢蔗的局面,12月8日,广西物价局发出新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提前挂钩联动的通知,即410元/吨的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对应含税价5800元/吨进行提前挂钩联动。按照广西全区平均单产4—4.2吨计算,410元/吨蔗价对应5800元/吨糖价联动后,农民平均收益可达到1640—1722元/亩,净收益可达600—700元/亩。提前联动不仅能直接提高农民的甘蔗收购价,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而且对盘面行情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糖厂为保证榨季结束后能够顺利兑现二次结算,可能继续顺价销糖,新糖源源不断地供应销区将有利于带动现货价回归合理价位。 除此之外,终端消费也是能刺激市场短线反弹的一个因素。圣诞、元旦临近,以及今年春节较往年提前等因素使得12月份食糖消费有望好于预期。据11月底食品企业生产数据统计,10月份,我国碳酸饮料规模以上企业产量为92.0万吨,同比增加5.5%;果汁及果汁饮料规模以上企业产量为166.1万吨,同比上升18.1%。 总而言之,现阶段糖市基本面多空交织,但近期宏观面释放出的调控信号将会给市场继续降温。随着主产区糖厂的持续开榨与国储糖不断补充市场,新榨季国内增产预期加剧了白糖调整的要求。技术上,行情大体上呈现上有阻力下有支撑的振荡格局,意味着短期行情继续面临调控压力等因素制约。笔者认为,在国家政策调控的利空被市场逐渐消化的情况下,紧缩预期将继续令糖价承压,白糖短期反弹空间有限。操作上建议在SR1109合约的6650附近尝试沽空,阻力位6700,止损位6800。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