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天胶市场的行情可谓是惊心动魄,沪胶1105合约在当月创下38920元/吨的纪录高点后一路回落,并在月底收于30880元/吨。行情从急涨到转折回落,原因只有一个,即在通胀数据越来越高时,市场出于对紧缩货币政策的担忧所致。不过,进入12月份后,沪胶价格在30000元/吨一线止住了阶段跌势,并有重拾上涨行情的势头,转眼间价格又回至35000元/吨一线。笔者认为,胶价虽然有难跌的基础,但价格翻越11月份高点的可能性也是相当渺小的。 首先,温和的货币调控政策助长胶价回升。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的CPI数据已经突破5%至5.1%,至此我国的CPI数据已经连续5个月超过3%。由于CPI数据反映的并不是未来预期值,而仅仅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物价的对比统计,所以从物价当前现状与历史价格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就不难推断出从现在到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CPI数据都将可能高于3%,甚至是在4%以上的位置上运行。相比于高企的CPI数据,当前我国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仅为2.5%,这意味着我国的负利率状况不仅在时间上有继续延长的倾向,同时负利率的程度也在加深。一般来说,各国的利率政策都是随通胀水平的起伏而作相应调整,因为长期负利率会推动银行存款外流,从而进一步刺激通胀,所以提高利率对治理通胀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截止到目前,央行除了在10月20日落实过一次加息动作外,对货币的调控更多地还是停留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虽然提高存款准备金可以削减货币的流动乘数,但在新增贷款控制目标失败,以及央行在公开市场削减央票发行后,却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由提高存款准备金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冲击。鉴于CPI数据高企,落实加息终究是政府绕不过去的坎,所以温和的货币调控政策对商品短期有利多支持,但中长期的政策风险并无根除。而随着商品价格回升,后续的CPI数据将会继续保持在高位,并进而可能拓展加息的想像空间。因此,对于当前天胶价格的回升,我们也需要辩证地看待。 其次,笔者谈下轮胎企业产能收缩对胶价影响的一点看法。11月份,不少轮胎企业因胶价高企而削减产能,多的削减了三成左右的产能。的确,削减轮胎可以调节天胶市场的供求关系,但这样的供求关系改变并不是可持续的。轮胎产能会因胶价过高而削减,但如果终端需求没有改变,那么在胶价回落时产能也会积极恢复,进而推动胶价回升。因此,若轮胎企业仅仅是被动地调整产能来与胶价相适应并不会改变胶价运行的大局,但可以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波段操作机会。真正的来自需求层面的利空,还是终端销售的萎缩,或是新一轮经济危机的来临,除此之外,来自需求层面的利空题材多数是比较微弱的。所以,笔者并不认为轮胎企业的被动减产会给胶价的运行带来决定性的改变。 从内外胶价的结构来看,目前美元胶已经回涨至4600美元/吨,若不计进口关税,换算成人民币大致在36000元/吨,这个价格不仅高出国内现货价格近3000元/吨,同时也高于国内沪胶期货价格。与11月上旬的上涨不同,11月份在国内胶上涨至38000元/吨上方时,沪胶价格较进口胶处于溢价状态,而当前美元胶创新高,带动沪胶回升,沪胶的上涨主动性已向美元胶交接。而据现货商消息,由于现货胶供应偏紧,高盛有谋求介入买胶囤积,这对用胶需求大户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消息,政府温柔的调控政策正助长外资囤积的气焰。总的来说,政府企图放缓加息来对通胀进行调控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过,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美元指数。美元指数自11月份摆脱低点以来,已运行在80上方,均线系统也完成向多头格局转变。虽然美元汇率并不是左右商品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但在大方向上鲜有长期背离出现。欧洲主权债务是支持美元指数攀升的主要原因,这一影响力盖过美联储6000亿美元的公债购买计划。若后市美元指数继续向82一线挺进,那么商品价格难免还会出现一次较大级别的与美元指数反弹幅度相适应的修正行情。 最后,笔者试从个人的角度来对本轮胶价的反弹高度进行测评。以现货价格为参照,在11月份的上涨行情中,现货胶价并未突破35000元/吨,若期货胶较现货升水受限于2000元/吨,那么沪胶价格有望在37000元/吨处停住上行步伐。当行情逼11月份高点时,突发的政策风险也可能会随之上升,因此笔者并不认为胶价会继续向新的高度挺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左右后市胶价的核心因素仍旧与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有关,政府对通胀的忍耐力决定着胶价在高价区运行的生命力,但终究天胶价格将向28000元/吨下方回归。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