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胶摸底3万点后展开十字星反弹,攻城略地至今已有16%的涨幅,未来胶市如何演绎?笔者认为上涨理由充分,保持中线看涨的思路。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不间断,中国政策趋于稳定 12月15日凌晨,美联储发布议息声明,因失业率高企,委员会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购入6000亿美元长期公债,并且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低水平不变。在美国公布11月份非农就业数据后,市场对于美国继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所防范,因此美联储的声明未对市场造成剧烈影响,市场担心的QE3并未提及,对美元短线起到一定支撑,预计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将从美国货币政策迅速转向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元区经济形势上。 引爆本轮欧债危机的爱尔兰削减财政预算的计划遭到反对党工党的强烈发对,内部步调不一致的困境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阴霾很难散去。评级机构纷纷调降欧洲国家的主权评级:穆迪将匈牙利公债评级由“BAA1”下调至“BAA3”,展望为负面;惠誉将爱尔兰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由“A+”下调至“BBB+”,展望为稳定;穆迪正在对10家葡萄牙银行的财务实力进行评估,并很可能下调其信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欧元和美元呈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两难境地,预计美元将进入剧烈波动期,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将在夹缝中寻求平衡。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1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位为8%,CPI升幅控制在4%以内。11月份中国CPI达到年内最高点5.1%,1—11月份CPI同比上涨3.2%。在通胀压力凝聚和货币政策的博弈中,年前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较小。首先,加息无疑增加了民营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外在压力和国内加息的内在压力下,民营企业濒临破产边缘,一旦惨剧发生,社会游资陡增必然抬高物价。其次,央行加息必然将国内外的利率差再次放大,不利于抵挡热钱的蜂拥而至,这也是央行在逐渐收紧流动性的过程中采用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仅1次加息的原因。近期商品期货上涨所顾忌的就是央行收紧流动性,一旦宏观政策平稳,商品走强的概率很大。 全球橡胶供应不足,外盘强劲支撑沪胶 泰国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橡胶产量不增反降,ANRPC预计泰国橡胶产量同比下滑28.4%。在全球需求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2011年泰国将橡胶价格继续提高10%至130泰铢/公斤,目前泰国USS3现货橡胶中心市场处于128-129泰铢/公斤的高位,但货源仍非常紧张。印度虽然是第四大产胶国,但同时也是第二大消费国,印度车市的迅速崛起刺激橡胶需求大幅增加,橡胶业协会预计2011年印度将有17.5万吨的缺口,2015年缺口将达到68.7万吨,2020年再次扩大至84万吨,对于年产百万吨天胶的印度来说,自给率的下降必然促使胶价长期走强。国际橡胶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增幅不及预期,加上处于割胶旺季的东南亚11-12月的频频降雨导致橡胶不断下调预估,全年产量仅维持在979.65万吨,总体供应不容乐观,而全年消费量将达到990.59万吨,供需缺口约为10.94万吨。今年开始涉足橡胶期货和现货交易的高盛日前将2011年橡胶价格预期从3.6美元/千克上调至4.4美元/千克。近期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降雨过于频繁,出现橡胶推迟出货的现象,稳步推高了外盘橡胶价格,TOCOM基准5月合约橡胶近日来不断刷新高点,不仅超过11月11日暴跌前的高点并创下400.1日元/公斤的新高,超过的幅度达4.5%,而沪胶当前价格仍需近10%的涨幅才能赶上前期38920元/吨的高点。剔除汇率因素,沪胶兑日胶比价从正常的1.25降至当前1.1,“外强内弱”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外盘期货和现货的强劲成为橡胶强有力的支撑。 国内橡胶利多因素占据上风 首先,交易所库存明显偏低。当前交易所库存仅仅5.6万吨,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将近13万吨的库存量,同时较近五年同期平均库存量也有2万吨以上的差距。我国滇琼两大橡胶主产区马上进入停割状态,补充国内库存只能依靠国外进口,而外盘的强势增加了补库的成本,进而支撑橡胶价格维持高位。其次,汽车工业的翘尾行情或将引爆。由于消费者担心2011年汽车优惠的相关政策退出和北京治堵方案即将推出等因素影响,临近年末,汽车产销持续旺盛,11月份产销达175.48万辆和169.70万辆,环比增长13.67%和10.10%,同比增长26.11%和26.86%,预计12月份车市仍将延续火爆产销形势并有望透支来年1月份行情,从而使得来年车市开局遇冷,同时明年车市增长速度将从今年的45%降至10%-20%。第三,由于橡胶库存较低,近期国内进口量明显增加,据悉,11月份我国进口天然橡胶18万吨,环比增长12.5%。最后,橡胶现货较为坚挺,中橡网数据显示近期全乳胶成交价格在34000-34500元/吨,无疑为沪胶夯实了下方支撑。 总体而言,沪胶基本面整体向好,背靠34000元/吨的现货支撑中线看涨。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