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价格自7月份开始出现一波上涨行情,极大改善了上半年的“弱势被动”局面,部分压榨企业借此收益颇丰,但是对于囤货周期较短的饲料企业来说却盈利有限,而高企的粕价使得饲料行业采购越发谨慎,一有风吹草动纷纷观望,这是豆粕上涨行情充满坎坷的主要原因。 货币政策奠定豆粕价格趋势基础 2008年年底,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各国都推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相应配套的减税、注资等经济救援政策,事后证明所谓“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M2(即广义货币=流通中的现金+银行活期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的供应余额,已从2007年末的40.34万亿上升至2009年末的60.6万亿元。短短两年时间,货币的供应量激增50%以上。根据央行数据,今年三季度末,M2余额已经达到了96.64万亿元,按照美元计算超过10万亿美元,为全球第一。与美国相比即可发现问题所在。美国2009年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GDP)为14万亿美元,而M2仅为8.7万亿美元;我国2009年的GDP换算成美元只有4.9万亿美元,而M2却高达10万亿美元。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过多的货币追逐一定的商品,其结果必然是商品价格上涨。在目前的这种格局下,农产品价格机制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市场价格推动收购价格,而不是以往收购价格推动市场价格,新粮上市价格不跌反涨,农产品资本化取向非常严重,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消费属性,更多地受炒作资本的左右。因此只要货币的供应量也就是M2对应GDP没有减少,那么豆粕价格的下跌空间就非常有限,这就奠定了豆粕价格的新底部,因此后期关注政府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很大程度上会对分析豆粕价格有启示作用。 市场心理博弈导致价格出现“慢性调整” 货币供应为豆粕价格奠定了上涨的基础,那么后期豆粕价格是否会出现相应上涨还要看豆粕现货市场是否配合。豆粕是大豆的压榨产品,我国豆粕的产量足以自足,但是其原料大豆却有大量需要进口,因此豆粕的生产成本浮动很大,除大型企业能够很好地控制生产成本外,其他企业多数选择适量囤货的方式来博取盈利。目前接近春节,企业年终结账、库存胀库,加之价格上涨,大多数压榨企业处于停工检修状态,豆粕供应企业纷纷积极出货,导致目前市场上供给压力较强。 我国饲料企业主要以赚取加工费用为主,因此降低成本在企业经营中所占比重较大。但是成本又往往很难控制,尤其是豆粕都等大宗商品价格市场化程度高,价格波动频繁,这使得企业多数都采取“零库存”的模式经营,很少长期囤货。而饲料产品的销售情况主要受养殖业的景气和生长周期影响,目前春节临近,是肉类销售的旺季。但是肉类消费的旺季不代表是饲料的消费旺季,肉类的消费增加会导致猪、牛等牲畜的大量宰杀,由于存栏量的降低会导致饲料消费的减少,因此春节前豆粕的消费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春节后随着养殖业补栏周期的来临,饲料的消费将会好转,豆粕市场随着饲料企业积极备货采购,豆粕压榨企业此时不急于出货,因此我国豆粕市场的供需结构一直呈现阶段性过剩和紧张轮替的局面,目前属于过剩阶段,节后3月份会迎来第一个紧张阶段。 关注大豆供应 不同周期采取不同策略为宜 除了豆粕本身的影响因素外大豆的供应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重要因素,目前阿根廷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已经干旱一个多月,这将会导致南美大豆在2011年春夏的供应减少,大豆种植区干旱越久,减少幅度将越大。国际大豆价格高企会导致我国进口成本增加,从而直接推动豆粕生产成本上涨,大豆涨幅越大,豆粕的成本抬升越高。 因此2010/2011年度豆粕价格将会在货币宽松的基础上保持一个上涨趋势,同时因供需结构的阶段性过剩,价格出现阶段性的“慢性调整”,然后会受到临池品种的影响出现快速拉升的趋势。而春节前豆粕价格将会因买方和卖方博弈而呈现振荡趋势,区间上沿在3500元/吨附近,区间下沿在3100元/吨附近。因此操作上建议中长期以做多为主,国家大量回笼货币为出场信号,中短期以高抛低吸为主。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