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机构评论

进入江恩平方周期共振点:南华期货12月28日早报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12-28 09:17:31 来源:南华期货

今日宏观事件及评论

央行时隔两月再度加息,加息周期或以开启

相关新闻:

2010 年12 月25 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0 年12 月26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 个百分点。这是继央行在10 月19 日时隔三年重启加息以来的年内第二次加息。

评论:

10 月央行第一次加息的时候,我们就曾预期央行加息周期或已开启。随着10月、11 月CPI 连创年内新高,超四破五,同时,在宽裕的流动性下,央行内年已经六次提高准备金率,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出现倒挂,市场的加息预期也逐渐升温。因而,近期加息已经是意料之中。

我们认为,此次加息表明了央行在2011 年的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相对从紧的态度,同时,也让我们有理由认为,2011 年一季度央行或再次、甚至两次加息。原因有三:其一,元旦和春节的到来有望进一步推升物价,尤其是蔬果肉蛋等价格,且数据表明目前蔬菜价格开始止跌显示行政管制的短期效应消失;其二,从央行加息的幅度来看,加息后基准利率为2.75,而前11 月CPI 同比为3.2%,仍然呈现负利率水平,而且我们认为12 月的CPI 水平也不会回落至4 以下,负利率水平的加剧对控制国内流动性非常不利;其三,我们看到年内两次加息后,国际和国内资产价格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从加息时机来看,我们也可以推出央行想借圣诞假期冲淡加息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央行或将采取逐步加息的方式,以避免货币流动性突然收紧给资本市场带来过大的冲击。

温家宝:有信心让房价回到合理价位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周日表示,中央完全有能力控制物价的总水平,并有信心让房价回到合理价位。

他在考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参与直播交流时称,作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我有责任,也有信心,使物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温家宝指出,今年以来中央已采取多项措施控制物价上涨,而中国充足的粮食储备,也为平抑物价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政府还采取了抑制囤积居奇等手段,保证物价能够不受过度投机的干扰。目前的物价总水平已开始回落,特别是居民的主要消费品。

“我们连续六次提高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其目的就是要减少市场的货币过多的流动性,使其保持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合理水平上。”他称。中国央行周六宣布年内第二次加息,自12 月26 日(周日)起,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 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此次加息距离上次加息仅仅时隔两个月,无疑昭示了其货币政策加速回归常态的决心。而央行选择在明年上半年物价高点到来之前进行紧缩,亦有利于抑制通胀预期。

中国11 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5.1%创出28 个月来新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日前表示,2011 年中国CPI 高点可能控制在6%之内,高点或出现在明年一季度。

温家宝并表示,有信心让房价回到合理价位,重点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并抑制投机。将利用信贷杠杆,并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土地要首先保障保障性用房,对于投机的土地使用要严加管理。

他强调,今年中国采取多项措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房价依旧不理想,主要是措施的落实还不够好。

国家统计局此前数据显示,11 月7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较10 月8.6%的涨幅放缓;但环比上涨0.3%,涨幅较上月0.2%扩大。

温家宝并反驳了“房价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算”的说法,“房价来讲有政府应该管理的部分,有市场应该管理的部分,总理应该管的主要是保障性住房,解决的主要是中低收入者的问题。”

据其介绍,今年中国将开工的保障性住房大约为580 万套,已经建成370 万套;明年将开工的是1,000 万套,其中也包括公租房、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

评论:

房价究竟是“总理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温家宝总理的意思很明确,对于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国家有信心解决,同时,高端收入群体的住房还是交给“总经理”去管。而国家的手段是增加保障性住房,这部分住房可以说并不直接参与房地产行业“市场化”,而是由国家直接管控,并通过限制购房条件来制约高收入群体的进入、令更广泛的中低收入者得到实惠。这样一来,按照温总理的说法,2011 年对于中低收入者的购房能力相对增强,那么国家或将在尽量充足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同时放宽享受保障性住房居民的条件,在严格把关的情况下,让相关人群收益。

全国土地出让金或破2 万亿 卖地成地方最大收入

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有可能突破2 万亿元,卖地成了一些地方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高地价推高房价,带来诸多问题。

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运行面临复杂局面。一线城市房价高昂的头还没有低下,部分二、三线城市又出现上涨。不久前,南京、武汉、杭州等地也都出现高价地。为坚决落实调控措施,国土资源部12 月19 日发出通知,要求坚决抑制少数城市地价过快上涨趋势。除了流动性过多、通胀预期增强等因素外,不少人认为,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于有些地方为获取高额的土地出让金,采取种种措施,推高地价、推升房价。更有舆论称,“土地财政”是高房价的罪魁祸首,“土地财政”不除,房价下不来。

该怎样认识“土地财政”?梳理“土地财政”的来龙去脉,厘清利弊,寻求治本之策,不仅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也关系如何防范地方财政和金融风险,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问题。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今年土地出让金已破千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由于土地供应量约为过去两年的总和,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有望突破2 万亿元。近10 年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迅速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比重不断提升。资料显示,2001 年—2003 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9100 多亿元, 约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5%;2004 年,收入近6000 亿元。2009 年达到1.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6%左右。在有些县市, 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比重已超过50%,有些甚至占80%以上。

地方政府土地抵押收入的增长,则加大了金融风险。审计署公布的情况表明,审计调查的18 个省、16 个市和36 个县本级,截至2009 年底,政府性债务余额合计2.79 万亿元。从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看,有7 个省、10 个市和14 个县本级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

评论:

“土地财政”引发了一种恶性循环,地方政府用卖地换政绩将房地产变成了地方产业支柱,这既助长了房价,也削弱了地方的禀赋优势,令经济发展呈现“亚健康”状态。同时,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也不可避免地与中央政府对于房价回落的信心相悖,因此,遏制房价或应先引导地方发挥各自禀赋优势发展经济,扭转目前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的局面。

沪深300 指数技术视角

周一沪深300 指数高开高走,但抛压沉重,10 点30 分后市场转弱,随后一路下跌,多头没有任何反抗,主要是周一的下跌跌破了日线图上的上升趋势线,技术派坚决派发所导致的。

但从周期派的角度看,周二或周三是关键的时间点,因为这是三个平方周期的汇聚点,并且周期之间满足江恩的几何分割比0.667,因此,按照自然法则将产生强烈的共振,形成重要技术低点的可能性相当大。

从空间的角度看,江恩理论给出的重要支持位在3025 点附近,这是9 月底前振荡平台高点稍上的位臵,只要这点不破,多头仍有机会。

从大级别的自然法则看,市场确实要求回落到2960 点附近才能明显转强,如果不到这点,则是时间换空间的振荡横盘走势。

自然法则与股指期货

周一盘面终于出现了恐慌盘,股指期货早盘冲高后一路下跌至收盘,以接近日内最低点报收,不仅长长的上影线显示出空头主力打压的坚决,而且收在低点也透出市场的一丝恐慌。

技术上看,周二在3103 点附近有一定的支持,随后的反弹会见到3188 点附近的位臵,稍弱点,则见到3150 点附近的位臵。若跌破3103 点,则将走到3036点,反弹若失败,则会随沪深300 指数见2960 点的时候,见到2980 点附近的位臵。

目前30 分钟均线束已经明显走弱,周二即使反弹也不会太强,但如果出现强势,则说明沪深300 指数的平方周期共振点有中期影响力,调整结束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现货市场板块策略

短期内建议能源、深圳前海新区、大盘蓝筹、股指期货、房地产、航天军工、高铁概念、软件与服务、食品、饮料与烟草、铁路基建。

股指期货投资策略

周二建议IF1101 触发以下条件时入场交易:

1) 开盘点下方10 点买入,止损设臵在开盘点下方15 点的位臵。

2) 突破开盘点上方25 点买入,止损设臵在开盘点上方20 点。

3) 开盘点上方20 点卖出,止损设臵在开盘点上方25 点。

4) 跌破开盘点下方15 点卖出,止损设臵在开盘点下方10 点。

5) 3036 点买入,止损设臵在3026 点。

1-4 项为早盘策略,通常在10 点前有效。

所有交易都在浮动盈利超过30 点后,止盈设臵在20 点位臵

责任编辑:白茉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