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农产品市场波澜壮阔。7月后,世界小麦价格借俄罗斯、黑海地区的干旱危机刺激飙升,拉开了农产品上涨大潮的序幕。随后,玉米、大豆、油脂甚至粮食品种的早籼稻、强麦纷纷响应。11月中旬后政府出手管理通胀,行情一度陷入震荡,但农产品的全面牛市已经来临,而豆类油脂类品种有望领涨下年度的农产品市场。 油脂品种将领涨农产品市场 1、大豆供需平衡有望进一步趋紧。从油脂油料的整体供需情况看,根据历年来的榨油供应比例和出油率,将油籽的期末库存折成油来计算,因为高压榨使用比、高含油量的油菜籽、葵花籽产不足需,使得2010/2011年度整体植物油(含油籽折油)的期末库存约合2195.584万吨,较上年度出现小幅下滑。消费的逐年增加,使得库存消费比更是跌破15%,为26年来最低点。整体供需平衡偏紧,这是油脂油料供需的大背景。 具体到大豆,美国农业部在12月供需报告中,再次上调出口54万吨,期末库存因此下调54万吨,使得美豆供需进一步趋紧。而从世界范围看,实际压榨需求继续提升140万吨,期末库存和期末库存消费比也进一步下滑,世界大豆供需同样趋紧。 更关键的,当前这种偏紧的平衡有望进一步趋紧。近期南美天气已经取代出口题材成为市场炒作热点,而最近几个拉尼娜年度,南美的大豆单产水平都不理想,特别是阿根廷和巴拉圭。这几个年份这两个国家的大豆单产水平都要低于美国农业部当前的预估水平。仅以阿根廷为例,如果本年度单产只有2005/2006年度的水平,则产量在目前预估水平上将下滑404万吨。而整个南美地区,包括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产量将较去年下滑1000万吨以上。 可见,后市美国农业部有望进一步削减南美产量预估,这将会使得世界大豆供需平衡进一步趋紧,对世界大豆价格产生长期支撑。 2、其他主要油料作物的供应也不乐观。除了大豆,其他油料作物的供需也不乐观,拉尼娜天气在有可能损害南美大豆产量的同时,已经对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构成威胁,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产量为146万吨,比10月份的164万吨减少了11%。而12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目前看也不乐观。再加上印尼政府将1月份毛棕榈油出口关税上调到20%,世界新年度棕榈油供应并不容乐观。 国内油菜籽的供应也不乐观。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油菜播种面积730万公顷,较上年增加2.2万公顷,增幅0.3%。预计2010年中国油菜籽产量1260万吨,较上年减少106万吨,减幅7.7%。 3、粮食品种供应仍将相对充裕。相对于豆类油脂类品种供需平衡的趋紧态势,国内粮食品种仍能保持供应的相对充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250万公顷,较上年增加132万公顷,增幅4.2%。预计2010年中国玉米产量为17250万吨,较上年增加853万吨,增幅5.2%。2010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432万公顷,较上年增加3万公顷,增幅0.1%。预计2010年小麦总产量为11510万吨,较上年减少2万吨,减幅为0.0%。2010年中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83万公顷,较上年增加20万公顷,增幅0.7%。预计2010年中国稻谷产量为19900万吨,较上年增390万吨,增幅2.0%。 在主要粮食品种继续丰产的同时,政府积累了庞大的粮食库存。温家宝总理近期在谈话中透露,国内粮食储备接近4千亿斤(2亿吨),其中,预计小麦6000-7000万吨,玉米3000-6000万吨,稻米2200-4300万吨。可见,在政府维持庞大粮食储备的情况下,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仍能维持供应相对充裕的供需格局,这意味着上方上涨空间将受限。 综上所述,当前世界油脂油料供需紧平衡,且后市大豆供需平衡有望进一步趋紧,而拉尼娜天气损及棕榈油产量,加上国内菜籽产量的进一步下滑,国内主要油脂、油料的供需平衡有望向更加趋紧的方向发展,这将对行情产生长期的基本面支撑。而同时,主要粮食品种却受到国内庞大库存的压力,因此,豆类,油脂类品种有望领涨下年度的农产品市场。 关注政府管理通胀措施的冲击 11月中旬开始,国内通胀压力加剧,政府出手管理通胀。并且管理通胀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新年度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预计后续将会有更多措施出台,包括货币政策层面:加息周期已经启动;包括抛售储备:继续11月后的大豆、油脂抛储;包括行政干预:抑制过度投机等。这将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包括豆类油脂类品种的价格,产生压力。 结论 综上所述,新年度农产品市场将继续震荡上行,其中,豆类油脂类品种将在供需平衡进一步紧缩的推动下领涨整个农产品市场,预计各个豆类油脂品种有望冲击2008年的历史高点。不过需要关注政府管理通胀政策对市场的冲击,行情的震荡将加剧。投资者做多的同时应管理好仓位,防范震荡风险。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