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通胀仍然是宏观经济一个大主题,并且会进入加息周期,今年上半年可能会有两到三次的加息,当然时机的把握还要取决于当时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 通胀之下,建议投资者关注大宗商品。近期大宗商品掀起了一波“疯牛”行情。事实上,由于中国需求持续旺盛,商品期货也日益成为全球投资的焦点。 对大宗商品的投资,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农产品在A股市场仍然是具有投资价值、具有吸引力的板块;2011年像原油等能源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但其相关投资品种还是具有投资价值。另外,像铜这类的基础金属2011年也会呈趋势性向上的态势。 通胀仍然是宏观经济一大主题 对此轮通胀的看法,我们认为这一轮中国通胀主要源于三个周期因素: 其一是货币因素。按照货币规则测算,确实货币供应量已经远远超出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量。现在货币发行的确领先于通胀水平,领先于CPI,过去我们测算过7~11个月的领先水平。 事实上,我们通过微观调研也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2010年农产品上涨以来,很多国企、外企都纷纷到乡下参与收购粮食。为什么大家都做这个事儿呢?因为他们手上的钱太多了,花不出去,这也是货币投放所带来的(流动性)过量。 其二是这一轮通货膨胀确实有周期性因素。从猪的周期来说,2010年上半年猪栏到了历史低点,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后会有一个逆转,所以猪肉价格一直持续至今,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依然会有这样的延续性。周期性因素也是推动这一轮通胀很重要的因素。 其三是趋势性因素。中国目前存在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另外,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导致贸易部门工资上涨进而带动非贸易部门工资上涨,这些趋势性因素导致通胀水平持续攀升。 而2011年,通胀会是宏观经济一个很大的主题。上半年由于基数效应作用,会使得整个通胀水平保持相对高的水平,CPI超过4%~5%是常态。 下半年,我们认为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虽然很多人认为2011年通胀是前高后低,但后面能有多低,这与外围经济有很大关系。如果美国经济复苏超出大家的预期,由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所以,我们现在判断年底通胀低下来可能还为时过早。 上半年有两到三次加息 2011年宏观政策定调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我们认为,现在采取的稳健货币政策和宽松财政政策的组合,确实是现在宏观经济背景下适当的政策组合。 事实上,在政策措施上,经常面临两难选择,尤其是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政策作为抗经济短期大幅波动的工具,确实需要前瞻性、灵活性。今年以来,我们更多的收流动性,采取了准备金率调整的措施。2011年还有没有空间?我们认为,第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空间比较有限。第二,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状态下,央行会采取灵活审慎,动态调整准备金率会作为新的政策工具得到应用。第三,会考虑使用利率这样的货币政策。 事实上,利率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过早过多地加息。美国还维持量化宽松,接近零利率的情况下,我们加息会导致大量热钱流入。同时,如果加息过早过快,也存在融资平台风险,会促使银行风险的积累。另一方面,如果迟迟不加息,出现存款搬家,通胀预期不断加大,会加剧通胀。 而2010年12月25日央行宣布加息背景,是因为看到了美国经济复苏越来越稳固,所以才采取这样的措施。 2011年,我们认为国内会进入加息周期,上半年可能还有两到三次的加息空间,当然时机的把握还要取决于当时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2011年大宗商品有机会 对于大宗商品中的农产品,我们认为,农产品在A股市场仍然是具有投资价值与吸引力的板块。能源价格、原油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但仍然在90美元左右的高位。这种情况下,相关投资品种还是有投资价值。金属类这两年机会不多,尤其是基础金属,但是基本趋势还是向上。 对于贵金属来说,因为黄金在危机时更多体现货币属性,更多反映在避险的需求,而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这方面的属性会变得更弱,从而回到金属属性,所以向上的空间比较有限,风险也确实在不断累积。相对其它具有工业运用价值的贵金属,像钯金等相对具有比较好的上涨空间。 对中国而言,所谓小金属,比如稀土、稀有金属等,由于政策的改变与出口的管制,使得它们的价值在较长一段时间都是存在的。另外,在战略新兴产业当中一些新的金属,比如钛等金属都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最后,在化工上,我们作为机构投资者对上游化工的化肥、钾肥总体还是比较看好的。对于下游的煤化工、PVC还是正面的看法。另外一个领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新兴化工材料,高性能纤维与氟化工,它们和国家今年的经济导向——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密不可分,因此也比较看好。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