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国根每天清晨8点必到办公室;每天都跑5000米;他不喜欢城市,度假总是去没有人的地方,比如马尔代夫或者百慕大那样的海边;他说他喜欢和别人不一样,一样了就是羊群里的羊;他很温地地笑,他很亲切,却暗藏锋芒。 重即重复,阳指上升,重阳的目标就是追求长期的复合增长,重阳投资的掌舵人裘国根这样解释着公司名称的寓意,这也是他对投资的理解。 2009年,与招商银行(13.27,0.08,0.61%)合作的重阳3期信托计划募集资金达到11.5亿元,成为首发规模最大的阳光私募。截至目前,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总量已经超过50亿元。公司的投资业绩同样骄人,截至3月底,成立于2008年9月的重阳1期累计收益率已超过140%,而成立于2009年9月的重阳3期累计收益率也已超过20%,显著高于同期的大盘收益率。 而与裘国根共同缔造这些纪录的,是他的人大校友李旭利。2009年中,担任公募基金经理长达10年之久,曾参与筹建南方、交银施罗德两家基金公司的李旭利辞去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之职,作为合伙人与裘国根共同创立了新重阳,实现了从公募到私募的华丽转身。 投资的核心在于研究,在裘国根和李旭利个人魅力的吸引下,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有10名研究员的研究团队,他们中既包含海外归来、经验丰富的业内资深。 2009年中期,在整个市场沉迷于周期性行业,疯狂地寻找弹性时,重阳大举建仓消费、医药类股票,寻找穿越周期的力量,如今很多股票已经翻番。2010年初,当市场热衷于追逐“物联网”、“低碳经济”等成长性概念时,重阳再次逆市而动,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被明显低估,能够稳定增长的蓝筹公司。如今他不放弃在那些小公司中挖掘能够成为蓝筹的公司,同时又在大家都摈弃的蓝筹成长类股票中深挖,寻找能够穿越周期的、并且真正具有成长性的蓝筹公司。“我们投资永远是要寻找低估的企业。买股票最好的理由是什么?就是便宜。卖股票最好的理由是什么?就是贵。”裘国根这样解释重阳的投资理念。 2010,面对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带来的中国对冲基金元年,裘国根和李旭利从容淡定、满怀信心。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看待金融创新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变化? 裘国根:A股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2009年末总市值超过24万亿,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但却一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冲工具,规模发展和制度建设严重脱节,因此造成了市场中一些畸形的现象。最近两年来市场制度建设的进程明显加快,如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国际版和跨境ETF等也渐行渐近。市场制度正在加速完善,这也是市场发展到这一时期的必然。特别是2010年,我认为可以看做中国金融创新的元年,其里程碑式的意义相当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 此外,创新业务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将使A股的估值迅速国际化。当然,这并不代表大股票一定会涨,小股票一定会跌,而是说会使主流公司和非主流公司间的估值结构更加合理。主流公司包括两类,一类是蓝筹公司,一类是成长性很好的公司,其相对估值水平将会得到提升。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并不是这样,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投机风依然占据主流。我把这种现象比喻为“海水倒灌”,是一种短期现象。就像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中国股市的核心制度缺陷,对市场是重大利好,当时估值又很低,但市场依然继续下跌,跌破了1000点,考虑对价因素后,市场的真实点位只有700-800点,但这不能阻挡2006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暂时的海水倒灌不会改变江河入海的大趋势。 经济观察报:有了股指期货的交易品种之后,你认为对于参与其中的对冲基金行业来说,比较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裘国根:对冲基金的收益率并不必然高于共同基金。一个优秀的对冲基金,因为它具有出色的风险控制能力,它的优势需要用时间来更好地体现。收益是与风险相匹配的,不能抛开风险谈收益,股指期货为我们提供了系统性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有了对冲工具后,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将会多元化,策略与风格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投资业绩的差异。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成熟,其增长率可能放缓,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投资收益率也将变得平坦。 经济观察报:国内的私募基金离真正的对冲基金还有多远?多少年才能接近国外的水平? 裘国根:很快的,可能5年。国外对冲基金行业已经非常完善了,归纳总结过去的事情很容易,回顾是很快的,并且投资的关键因素其实是性格问题。美国人总结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具备三种特质。一是独立(Inde-pendence),二是诚实(Integrity),三是好奇(Curiosity)。独立的思考才能避免陷入羊群。诚实是说要对自己诚实,对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有一个很客观的评判。有好奇心才可能有求知欲,才会把事情搞得很清楚。 经济观察报:能谈一下你所谓的投资“时尚”和投资“经典”的概念吗? 裘国根:市场每一阶段都会有流行的投资“时尚”,代表了明显跑赢大盘的行业和板块。比如2009年上半年“时尚”的代表地产、有色和煤炭,而2009年下半年以来“时尚”的代表则是消费和医药以及新经济。但是,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维度内,“时尚”的超额收益是归零的。真正的超额收益来自“经典”,即寻找那些能够持续超预期成长的。 责任编辑:白茉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