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农产品期货

阿根廷旱灾隐患仍在 我国冬小麦旱情持续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1-01-19 09:04:29 来源:中国期货网

阿根廷作物区天气似有好转,但小幅减产预期不变
  近期,巴西的良好天气维持不变,关注的焦点依然在阿根廷中北部作物区上。南美大部分地区的玉米授粉已接近尾声,大豆于1月中旬进入灌浆期。
  短期来看,极端炎热干燥的恶劣天气暂时消退,进入灌浆期的大豆和处于授粉后期的玉米所受不利影响略有减弱。上周五至周日,阿根廷出现降雨,尤其是周日(1月16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一带的降雨量达到5—25毫米,局部地区甚至超过了25毫米。经过短暂的停歇后,雨水将于周三(19日)再次“光临”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降雨量与上周日相当。
  长期来看,未来一季度阿根廷的降水将与常年持平,降雨偏少的异常情况可能不复存在。国际气候预测研究所(IRI)最新公布的季度预报显示,2011年1月至3月,巴西和阿根廷的降雨量基本接近历史正常水平。
  但是,这些好转并不足以改变2010/2011年度阿根廷作物产量预期,前景仍不乐观。首先,播种期和幼苗期遭遇的持续性高温干燥天气对作物的破坏是不可逆的,而且阿根廷的玉米在前期炎热的天气下已经完成授粉,高温会抑制花粉活性,授粉质量已受到影响,玉米单产水平下降的可能性较大。其次,短期预报的降雨量没有达到令人惊喜的程度,难以彻底缓解旱情;长期预报的不确定性较大,尚未兑现的消息不足以缓解担忧情绪。因此,好转的天气只是降低了阿根廷作物的减产幅度,预计2010/2011年度阿根廷作物将小幅减产,幅度不超过10%。
  
  中国
  
  北方冬麦区旱情持续发展
  河南、山东、河北等重要的冬小麦主产区正在经历一场秋冬连旱。自去年10月以来,黄淮、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气象干旱迅速发展。截至1月18日,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和湖北九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河南、山东大部地区已达特旱等级。气象专家称,水汽条件较弱,既没有明显的偏南暖湿气流北上,也没有偏东风从东部海域输送水汽,是华北、黄淮地区难以形成降水的原因。预计未来10天内,华北大部、黄淮等地仍无降水,气象干旱区旱情将持续发展。

尽管气象干旱持续发展,但是国家气象中心1月12日的农业干旱监测显示,河北南部、山东南部、河南中部和南部、安徽北冬麦区部、江苏北部等地的农业干旱尚属轻度。
  气象干旱是指持续性异常干燥天气导致缺水,而引起严重水文不平衡,最明显的表现是降雨量持续低于某一正常值。农业干旱则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因降水不足、土壤墒情过低、作物得不到适时适量的灌溉,致使供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的正常需要,而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业干旱与降水、土壤墒情、土壤质地、气温、作物品种及干旱发生的季节等因素都有关,因此气象干旱并不等价于农业干旱。
  粗略估算,目前我国北方冬小麦受旱面积分别为山东2781万亩(约50%),河南2700多万亩(约35%),河北515万亩(约15%)。受土壤土质、耕作方式和灌溉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冬小麦苗情呈现复杂分化态势,受灾程度不一。保墒能力差的沙质土地里苗情偏弱,未浇越冬水的地块里麦苗发黄,而经过灌溉的粘土地里小麦普遍长势良好。现在冬麦区已进入越冬期,小麦基本停止生长,需水量小,土壤水分蒸发也小,因此目前的旱情对小麦最终单产的影响有限。只要小麦返青前能有效补水,不出现秋冬春连旱的极端情况,我国2010/2011年度冬小麦大幅减产的可能性较低。
  上周五,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这次干旱的严重程度,持续已久的北方冬麦区旱情也终于再次刺激了郑州小麦市场的做多热情,强麦主力1109合约放量大涨,持仓量几乎翻番。不过截至周二收盘,强麦价格尚未超越前期高点。
  
  其他地区
  
  澳大利亚天气暂时好转,后期还将有强降雨
  本周,澳大利亚东部的天气转好,暴雨天气暂停,沿海地区可能有5—25毫米的小到中雨。虽然洪水开始逐渐退去,但是洪灾带给澳大利亚的损失不会消失。预计澳大利亚棉花将减产10万吨以上,棉花出口量也将下滑8%—10%。澳大利亚统计局表示,2010年11月份澳大利亚小麦出口量急剧下滑44%,截止到去年11月30日,澳大利亚小麦库存总量为84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6%。
  澳大利亚洪水与拉尼娜现象关系密切。澳大利亚科研人员称,目前澳洲东海岸附近的太平洋海水温度已经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这会给昆士兰州的上空及北澳大利亚地区带来大量水汽,预计强降雨还将持续数月。

责任编辑:章水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