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调研了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拟将业务重点转向电视剧,投拍数量有望实现100%左右增长 近日我们调研了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认为,华谊兄弟八大业务布局已现雏形,其2012年后业绩增速将进一步加快。 自上市以来,华谊兄弟在巩固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三大业务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开始多业务全产业链布局,其新增业务包括:电影院业务、演艺业务、公关营销业务、网络游戏业务、主题公园业务,由此,其八大业务布局已现雏形。 短期来看,华谊兄弟业务主要通过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三大业务支撑,其他新增业务均处于培育期,我们预测,2010-2012年其EPS(每股收益)分别为0.50元、0.80元(其中 0.32元来自电视剧业务)、1.10 元。 长期来看,随着华谊兄弟在新业务上的布局完成,加之投资英文大片进军海外市场,将使其盈利空间进一步打开,2012年后业绩增速进一步加快,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0%的水平。 我们维持对华谊兄弟“买入”的投资评级和40元/股的目标价(按2011年业绩测算,对应动态市盈率50倍)。昨日华谊兄弟报收于25.83元/股,跌0.65%。 盘点2010: 电影业务大丰收 2010年对于华谊兄弟电影来说是大丰收的一年。 我们发现在国产电影票房排名前五的影片中,华谊兄弟占据三席,分别为排在第一的《唐山大地震》、排在第三的《非诚勿扰2》、排在第四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三部影片票房收入共计达到12.6亿元,占排名前五票房的64%;占排名前十票房的46%,占国内总票房的12.6%。 从利润贡献来看,我们测算,以上三部影片实现净利润达1.11亿元,对应EPS为0.33元,占华谊兄弟2010年总利润的67%,商业大片成为该年的最大亮点。 不过,我们认为,就华谊兄弟而言,短期来看,投拍大制作影片数量不会大幅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电影市场容量依然较小;目前华谊兄弟管理层对大片的拍摄和发行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受益于国内银幕数和上座率的大幅增长,华谊兄弟大制作影片的单片票房收入和盈利能力仍有很大上升空间。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华谊兄弟在英文大片投资方面的突破。 期待2011: 电视剧投拍数量翻番 2010年11月底,华谊兄弟公告2011年的电视剧制作计划,预计完成17部547集,主要的电视剧包括:《追捕2》、《夫妻那点事》、《非诚勿扰》等。 另外,《唐山大地震》、《花木兰》、《曹操》等电视剧2011年开始制作,预计2012年完成。 从制作计划来看,2011年华谊兄弟电视剧投拍数量有望实现100%左右增长。市场有观点认为:华谊兄弟2010年的电视剧销量低于年初计划,故2011年仍会低于计划。我们则持不同观点,认为华谊兄弟2011年电视剧销量不会低于计划,甚至有超预期可能,其理由如下: 其一,2010年华谊兄弟电影业务大丰收,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其在电视剧上的精力,加之电视剧业务处于调整期(2010年减少1个团队,新增2个,新进入团队需要磨合),致使电视剧销售低于年初计划。2010年制作团队10个,目前团队数为11个,2011年有望增加至14个,电视剧产量也将随之上升。 其二,2011年将是华谊兄弟电影的“小年”,华谊兄弟会把业务重点转向电视剧业务。 其三,华谊兄弟原有1-2部(30-60集)计划于2010年播放的电视剧,由于卫视排片计划调整,将在2011年确定收入。 电视剧前景: 单集售价料上升 华谊兄弟电视剧业务在投拍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销售单价也有望大幅上升(预计均价达到130万元/集)。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华谊兄弟2011年大制作电视剧数量较2010年大幅增加(精品电视剧基本上以成本定价,大制作意味着高售价);另一方面行业精品剧均价大幅上升。其单集售价提升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进入2011年,各大电视台对精品电视剧的争夺将异常激烈,近期央视、安徽卫视、江苏卫视等纷纷要加大2011年的购电视剧预算,预算增幅至少在30%以上,这成为精品剧售价上升的主要动力之一。 其二,国内电视剧制作成本推高单集,售价与国际比较单集售价提升空间仍然巨大。从美国好莱坞的情况来看,精品电视剧已经呈现电影化趋势,就美剧而言,单集售价超过1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640万元)的电视剧已不足为奇,而目前我国精品电视剧的均价约为100万元/集,提升空间十分巨大。 其三,网络和海外收入是新增长点。随着我国视频网站的做大做强,其对影视剧版权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播放盗版内容的法律成本大幅上升),电视剧网络版权销售价格从2009年的平均2000-3000元/集大幅攀升至2010年的3万-5万元/集。另外,海外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及全球华语电视剧市场潜力巨大。 此外,三网融合带来渠道多元化。网络点播、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播放平台开拓了电视剧的增量需求,也成为电视剧市场新的增长点。 责任编辑:白茉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