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兔年商品市场“牛市”行情料将延续,但各品种行情料将有所分化。对此,我们建议高配有色金属铜、农产品油脂,以及软商品白糖品种,因为其他商品料将更多扮演追随角色。 具体操作策略上,建议以中长线持仓思路为主,春节前可适量比例布局多单,等节后有效突破后继续加仓买入,期间应密切关注中国政策的调控节点,开展波段性持仓调整。需要高度警惕的是,从年初市场表现来看,兔年商品行情波动剧烈,整个一年投资者务必做好资金管理,否则大牛市也未必能够赚到钱。 大宗商品刷新历史纪录后剧烈震荡 截至2011年1月26日,中国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前,多个商品创出历史高位。其中软商品橡胶进入4万时代;国际IC E期棉创出纪录高位水准1.679美元;在中国房地产严厉调控之下,上海螺纹钢期货主力1110合约亦创出历史新高;国际铜站上9000美元上方。 但与此同时,行情开始剧烈波动。1月25日、1月26日,包括交投极度活跃的天胶,以及有色金属,农产品油脂油料等,均上演了高台跳水行情,吞并近期来高位整理平台空间。如果资金仓位控制不好,仅这两个交易日,投资者便会出现持仓风险事件。 总体看商品系统性推动因素仍强劲 全球经济恢复步伐稳健,大宗原材料商品需求有望出现恢复性增加,而拉尼娜现象引发的2011年极端天气,对农作物产量形成不利影响,加上资金方面国际基金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愈加强烈,输入型通胀压力始终存在,而国内资金对2011年成本推动的通胀预期不减……诸多因素,都会集中给力2011年的商品市场。 从宏观背景来看,进入2011年第二周以来,美元指数在第二次冲击81点位无果后,再次大幅下行,并跌破60日均线支撑,期间有中国国家主席访美,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呈现的技术性因素。但毫无疑问,市场对2011年人民币有望进一步甚至加快升值步伐预期强烈,而美元走低,会进一步带动美国出口贸易,以及就业市场复苏。 紧缩政策将调整市场上行节奏 中国央行2011年伊始,宣布自1月20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9%,2011年中国有可能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2011年,包括加息在内的收紧措施料将继续出台。但我们认为,国际市场充裕的流动性受中国紧缩预期影响完全消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基于此,2011年有望出现由外盘商品推动的国内商品倒逼式上涨行情,其表现可能是在每次中国政策出台之后市场呈现阶段性反扑行情,而不是如正常预期的压制性回落。 牛市中商品行情可能有所分化 基于连续多年的产量持续缩减引发的2010年棉花、糖、天然橡胶牛市行情表现,展望2011年,在产不足需的忧虑伴随下,软商品仍有望维持强势。而与此同时,由软商品疯涨引发的商品比价失衡,再夹杂极端天气影响,将重新开启其他关联农产品的上涨空间。 澳大利亚洪灾、巴西降雨,马来西亚、印尼降雨,以及南美阿根廷干旱,中国华北黄淮流域持续干旱等,全球对于小麦、玉米的贸易需求陡增,引发主要供应国美国的小麦、玉米以及大豆期末库存降至15年来,甚至纪录低位,且后期仍有望继续调低;而需求方面,包括中国、中东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采购活动频繁进行,多种农作物比价关系需要进行新的平衡,否则种植面积面临更大的困境。上述诸多因素都对接下来农产品价格走高构成强劲支撑。建议重点关注油脂、白糖以及谷物粮食品种。 对于金属市场,2010年12月初,LM E铜史上首次突破9000美元关口,事实上已经宣告了一个新的高铜价时代的到来。2010年中国铜年初回落,再到创出阶段性高位,步履蹒跚,其间经历了痛苦的“去库存化”阶段。但回首内外盘铜的比价关系,在贸易联动度十分高的有色市场,受中国政策压制的国内铜市场,早晚要向国际LM E铜市场靠拢,同时基于春节过后中国市场的需求有望启动,中国铜进入8万,甚至更高的铜价时代,早晚会被市场所接受。 而对于螺纹钢期货品种,基于澳大利亚洪灾引发的国际煤焦价格发生阶段性巨大改变,成本推动的价格上行格局料在2011年集中体现。同时从需求角度来看,尽管中国对房地产市场始终保持严厉调控的基调,但商品房扩建逐步转移到保障房的扩建意愿之下,需求并未出现太大缩减,更多只是结构性调整。 对于能源市场,基于全球经济恢复步伐,2011年的需求增加,且O PEC最新表态暂时不会增加原油日产量等因素决定了原油价格在90美元之下运行的时间不会持续,国际W T I原油期货价格100-110美元/桶将是首要目标位。而对于下游化工品PV C、LLD PE,以及燃料油市场而言,成本推动的价格走高,将不会脱离整个商品市场氛围。 注意春节长假来临前的风险防范 从近五年来春节期间外盘代表性商品的表现来看,市场总体呈现出涨多跌少局面(见下表)。 因此,2011年尽管各方对商品市场表现整体普遍看好,但节前控制风险意识要始终摆在面前,加上春节前后中国可能进一步提高利率等紧缩政策预期加强,国内交易所纷纷提高保证金、调高涨跌停板幅度,这对投资者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资金管理问题,在剩余的几个交易日里,投资者务必要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