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11年全年,美国库存消费比低、玉米与大豆争地、南美玉米可能减产等基本面利多因素将支撑CBOT玉米上半年保持坚挺;下半年供需紧张可能得到改善,期价高位回调可能性大。预计国内玉米期现货呈现稳中上升态势,需求旺盛、供应偏紧、通胀压力等基本面利好特征将继续支撑价格高位运行。 一、国际市场玉米走势展望 预计2011年第一季度,CBOT玉米期价将继续振荡走强,3月合约价位波动区间集中在550—650美分/蒲式耳,高点可能出现在3月份。 1.玉米单产调高可能性小 美国农业部2010年12月供需报告预计2010/2011年度美国玉米单产为154.3蒲式耳/英亩,产量为125.4亿蒲式耳。1月美国农业部将进行玉米产量最终数值的调整,历史上9、10、11月单产连续下调的年份有1983、1993、1995和2000年,这些年的最终单产(次年1月)较12月报告的调整分别为:1.1,-2.4,-0.2和-0.6,仅有1983年小幅上调,因此我们预计玉米单产调高可能性很小。 2.玉米需求上调可能性大 美国总体已经签署减税法案,其中包括将乙醇45美分/加仑的补贴政策和54美分/加仑的进口关税政策延长一年,至2011年年底,这有利于乙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数据计算,美国2010/2011年度的前三个月(9—11月)日均乙醇产量约88万桶,折合到全年度消费玉米数量至少为48.8亿蒲式耳,因此,我们预计未来美国农业部将上调乙醇玉米用量。 截止到12月中旬,2010/2011年度美国玉米累计出口销售数量达到2526万吨,同比提高4%。而美国农业部预估本年度出口19.5亿蒲式耳,同比减少1.86%。我们预计短期内美国农业部大幅上调出口数据的可能性不大,未来将根据实际出口销售情况调整数值。 3.玉米库存水平维持低位 如果玉米产量上调可能性小而需求上调可能性大,那么则意味着库存数量的继续下降,可能跌破8亿蒲式耳,至7.5亿蒲式耳附近。同时,库存消费比将低于6%,可能降至5.5%附近,刷新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因此,其有望推动价格的进一步上扬以平衡需求。 美国玉米库存及库存消费比 4.美玉米与小麦比价关系 目前小麦与玉米的比价关系处于1.25—1.50之间的合理水平。由于美国、中国、澳洲等地天气异常导致小麦生长状况不佳,美盘小麦远月合约价格偏高反映了市场预期,这对玉米价格将起到提振作用。不过,澳洲小麦质量下降引发市场预期饲用小麦数量增多,进而其又与玉米形成竞争关系。因此,小麦对玉米的后期影响呈现双面效应。 5.基金持仓水平仍居高位 截止到2010年12月中旬,基金在CBOT玉米的净多单数量为42万手;指数基金在玉米期货和期权上的净多单为44万手的水平,虽然较10月份有所减少,但仍居于历史高位水平。如果玉米平衡表继续显示偏紧,基金密集型卖盘稀疏,则很难打压价格深跌。 6.玉米与大豆的争地之战 春季播种之前,玉米与大豆的争地之战将逐步升温。根据我们对历史数据的测算,玉米有望略胜一筹,播种面积增加幅度高于大豆,这对于2011/2012年度的远月合约影响较大。如果预测成为现实,那么大豆价格将继续高涨,同时带动近月玉米期价上扬。另外,根据循环周期测算,3月份或7月份出现高点的几率较大。 预计2011年全年CBOT玉米期价将呈现先高后低的走势,上半年呈高位振荡走强,基本面利多因素主要体现在: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南美玉米产量下降、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为十五年最低水平、美国乙醇需求旺盛导致玉米消费量增多、美国玉米及大豆土地之争提供支撑力量。下半年高位回落调整,主要是播种面积和产量有望提高,而高价位则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使得供需紧张状况得到改善。 二、国内市场玉米走势展望 预计2011年第一季度,国内玉米新粮供应增多,加上政策打压,玉米价格总体以稳定为主;玉米期价可能在外盘带动下,呈现振荡趋升走势。 预计2010/2011年度国内饲料玉米需求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趋势,其中,生猪及肉禽恢复性增长,蛋禽稳步性增长,玉米消费用量同比将提高约2%。预计国内工业玉米需求增长比较强劲,增幅有望达到10%,主要是淀粉糖替代白糖明显增多,导致淀粉加工行业消耗玉米数量大增。不过,明年第一季度实际消耗玉米相应较少,主要是春节前畜禽集中出栏、春节后空栏率高,且深加工企业春节放假可能停机。 预计2011年全年国内玉米期现货将保持稳中上升的趋势,基本面利好因素主要包括:国内需求旺盛尤其是淀粉深加工行业增速快、通货膨胀背景下粮食价格难以大幅深跌、价格适度上涨有利于提高农民种植收益。同时,政策面对价格影响至关重要,国储收购启动时间及收购价格将奠定玉米底部区域;宏观及物价调控政策将压制玉米涨幅空间。目前国内玉米供求状况为“丰年紧平衡、歉年有缺口”,2011年玉米播种面积、天气情况、产量预期将主要影响到第四季度走势。如果玉米丰产,第四季度价格高位回落几率增大;如果出现任何异常天气或其他状况发生,导致玉米减产,价格可能继续高位运行。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