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为什么我国股市有权威指数,而期货市场没有?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2-23 16:27:52 来源:期货中国 作者:沈良

  股票指数是运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方法编制而成的,反映股市总体价格或某类股价变动和走势的指标。比如上证综指是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深证成指,则是从深圳股市里抽取一些成分股作为样本计算得出的指数。

  商品指数一般就是指商品期货指数,它也是运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方法编制而成的(和股票指数具体计算方式不同),反应市场商品总体价格或是某类商品价格变动和走势的指标。

  我国所有股民,甚至是大部分国民都知道有上证综指、深证成指这两个权威大盘指数;另外沪深300指数、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深证领先指数、深证中小指数、沪市B股指数、深市B股指数等也是众投资者耳熟能详的股票指数。

  而我国的期货市场由于规模较小、整顿时间较长,一直没有权威的商品指数。近年来随着期货市场较快速度的发展,开设商品指数的呼声越来越高,市场上众多研究机构也开始着手研究我国商品指数的可行性和编制方法。目前业内已编制成功的商品指数为南华期货编制的南华商品指数。

  那么为什么我国股市有权威指数,期货市场没有权威指数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①股市标本多,期货市场标本少

  我国A股上市公司较多,截止2008年5月21日共有1532只上市股票(上证841只,深证691只),以此为标本设计编制的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等股票指数具有涉及面广、可信度高的特性,比如上证综指,它的标本包含了国民经济大部分重要行业,另外由于标本较多,普通个股的非正常涨跌对大盘的影响较小。

  而我国期货市场目前的上市品种只有19个(铜、铝、锌、橡胶、燃料油、黄金、豆一、豆二、玉米、豆粕、豆油、棕榈油、塑料、硬麦、强麦、白糖、棉花、PTA、菜籽油),相对国外成熟期货市场上市品种数量相对偏少,并且像原油这样的品种还没有上市,因此不具备设计权威指数的广泛性标准。

  ②股票指数设计难度相对较低,商品指数设计难度相对较高

  在设计股票指数时,每只股票的价格、股票数、市值是重要考虑因素,其权重一般就是该股票市值占所有股票总市值的比重,算法比较合理也比较方便。

  而商品期货指数设计起来就比较麻烦,各品种期货合约价格如何纳入指数设计系统是比较方便的,但每个品种应占的权重如何设计却是想当复杂的,是按照某期货品种成交量占所有商品期货成交量来算,还是按照现货在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来算,还是两者结合,同时期货品种的成交量也是很不稳定的。

  因此,如果权重设计的不好,就不能真实体现现实商品的价格趋势,可参考价值也不高。

  ③股票指数是交易所编制的,商品指数各交易所尚未编制

  目前中国的股票指数都是交易所出面编制的,比如上证综指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深证成指是深证证券交易所编制的,沪深300指数是两家交易所联合编制的,有着天然的权威性。

  但是目前中国的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即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它们任何一家都没有编制中国的商品期货指数,同时也没有联合起来编制。目前南华编制的南华商品指数虽然业内都有所了解,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认同,普通期货投资者也没有把它作为投资参考(大部分期货投资者还不知道有南华商品指数)。

  ④股票指数走势对个股操作指导意义较高,商品指数对单个期货合约指导意义较低

  股票指数特别是大盘指数对个股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众多股票投资者也是根据大盘走势来选择时间买进或卖出个股的。在熊市中逆势上涨的股票少之又少,而在牛市中,绝大部分股票都是上涨的。例如,如果大盘持续走弱,即使某个个股有较大的利好,可能也会被拖累下跌。

  商品指数对单个期货合约的指导意义相对就比较低了,因为商品的价格主要是受现实供求和预期供求影响的,同时农产品、金属、工业品、能源之间的互相关联性也不是很高,甚至同属农产品不同品种之间短期也可能有完全相反的走势。因此在同一时刻整体商品指数上涨,某类或某几类商品价格可能是下跌的;农产品价格上涨,金属可能是下跌的;玉米价格上涨,小麦可能是下跌的。所以说商品指数走势对单个品种来说指导意义比较小。

 

 

杂谈者:沈良  期货中国网www.7hcn.com总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