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给力相关公司价值看涨 回顾2010年的经济脉络不难发现,无论在资本市场还是实体经济领域,有色金属都是牵动经济运行的敏感元素。以2759.57点收官、全年下行517.57点的上证指数,却曾在“煤飞色舞”的概念推动下走出过两波小高潮。而以“稀土保卫战”为代表的“有色”之争则为我国在经济博弈中带来了“有声”的话语权。 遗憾的是,举足轻重的有色行业却与高污染的原罪相生相伴,在节能减排的战略地位被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即将正式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会将有色金属引入怎样的发展路径? 整体规划现雏形 在工信部日前召开的全国原材料工业座谈会上,石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及新材料等产业的十二五规划草案被提交讨论。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目前有色金属产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均已形成框架思路并完成初稿,计划在十二五规划末期,我国的有色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总体实力得以跃升至世界前列,行业整体由大到强的转变更进一步。 据悉,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的重心将落在严格控制冶炼产能过快增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鼓励煤、电、铝跨行业重组上。而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信息功能材料、高纯材料、稀土材料等制备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将成为重点开发的对象。 同时,相关部门将协调、鼓励在优势地区打造一批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一批再生有色金属示范工程公司,以发展精深加工,加强再生金属回收,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 4100万吨或成产量红线 严格控制冶炼产能过快增长为何被圈定成有色行业十二五规划的重心?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0年1—10月,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2613.77万吨,同比增长23.89%。而同期间内的有色金属工业(不包括独立黄金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0.89亿元,比09年同期增长37.54%,增幅较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高13.14个百分点。以此计算,2010年我国有色产量超过了3100万吨,可如果按照这个增速发展下去,我国2015年有色产量可能将达六七千万吨。而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测算结果,彼时十种有色金属的表观消费量仅能达到为4380万吨(其中精炼铜830万吨、铝2400万吨、铅500万吨、锌650万吨)。因而,产能的盲目扩张与市场需求的相对缓慢增长已经成为了监管层的敏感神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也表示,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为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所做的建议,到2015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应控制在4100万吨以内。粗铜冶炼控制在500万吨以内,电解铜控制在650万—700万吨之间;氧化铝控制在4100万吨以内,电解铝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铅控制在550万吨以内;锌冶炼控制在670万吨以内,并按照产业技术政策淘汰全部落后生产能力。 “小金属”有序开发市场 价值有望再创新高 虽然按照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的标准控制数量,未来5年内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冶炼产能扩张空间将相当有限,但淘汰落后产能、结构调整并非十二五规划对有色行业的主基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表示,十二五规划对于钨、钼、锡、锑、稀土五种稀有金属品种将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合理利用,节约使用资源,继续推进企业兼并整合。 以此前被炒的轰轰烈烈稀土资源为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对稀土实行包括生产总量与出口总量控制。而除了对开采和出口环节进行控制外,业内还会考虑对处于中间环节的冶炼加工与流通贸易逐步实行控制。而此前我国的稀土定价中资源成本和环保成本考虑不足,今后这两个因素都将被逐步合理纳入稀土的定价体系中,而稀土价格无疑将会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尚福山也表示,对于以小金属为代表的我国的优势资源,在进行总量控制的同时,还要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下游深加工企业的扶植和发展。让企业认识到只有体现出这些金属的稀有,而市场会在价格上对减产进行补偿的。 在有色行业有望获得新的价值上涨空间的同时,日前广受追捧的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节能环保等7个新兴产业概念,也为有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精深的思路。毕竟在新能源的触角不断扩张的同时,高性能的铜、铝、镁、钨、钼、钽、铌等合金材料、稀土材料、超导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