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已经进入尾声,QFII进入股指期货市场的步伐越来越近,市场将迎来新的参与者,投资者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了解海外市场的相关情况,特别是周边市场QFII参与股指期货的情况未雨绸缪、以适应新的市场格局。 韩国市场的KOSPI 200指数期货于1996年5月正式挂牌交易,其后推出其他指数期货产品但并未获得成功,目前仍以KOSPI 200指数期货为主。上市初期韩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本地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占16.8%,而境外投资者参与比例仅为2.5%;近年来境外投资者参与逐步上升,2010年已经提升至29.5%。与股票现货市场相比,韩国股指期货市场个人投资者交易所占比重低于股票市场交易所占比重,机构投资者交易所占比重则高于股票市场,境外投资者交易比重略低于股票市场,但相差不大。这种格局也与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产品特点相吻合。股指期货投资风险远大于股票投资,更适合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和经验丰富的境外投资者参与。 我国台湾地区期货交易所于1998年7月21日推出台股期货,随后陆续推出了分类指数期货和迷你合约,目前仍主要以台指期货为主。开市之初因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规定未能及时发布,台湾股指期货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个人投资者当年交易量比重高达95%,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前四年的参与不足1%;但近年来出现境外机构参与比例持续提高,至2010年已经达12%,相反个人参与已经下降至67.5%。与现货市场相比,大部分时间台湾股指期货个人投资者参与比重高于股票现货市场,而海外投资者交易所占比重远低于股票现货市场,这种情况仅在这两年开始出现转变。 我国香港地区于1986年5月推出恒指期货,随后又推出迷你合约、H股指数期货等产品,目前香港股指期货交易主要以恒指期货、小型恒指期货和H股指数期货为主。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市场,来自于欧美的海外投资者一直是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且交易所占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经超过40%,成为股指期货市场交易量最大的投资者;相反个人投资者参与比重逐年下降,已经回落至30%以下。与现货市场相比,香港股指期货海外投资者交易所占比重略低于现货市场,但相差不大;个人投资者交易所占比重略高于股票现货市场,这与韩国市场投资者结构特点相反。 综上所述,这三个市场境外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相同特点是与现货市场的参与比重相适应,这充分说明根据现货规模参与股指期货,这样的套期保值原则在境外投资者中得到充分遵行。三个市场境外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不同之处在于市场环境决定参与比例,开放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的香港市场境外投资者参与比例高达4成,而机构参与限制多、成本高导致股指期货市场避险与价格发现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台湾市场境外投资者参与比例十多年来也仅刚刚超过10%。 鉴于上述现象,我们认为我国内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相关法规正式公布后,投资者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境外机构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影响过大,更不必忧虑股指期货被外资操纵。毕竟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还是会与现货持仓交易情况相匹配,而QFII股票现货的总额度也不足190亿美元折1250亿人民币,仅占2010年末19万流通市值的0.647%.加之所持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投资额度、仅限于套期保值等法规限制和QFII自身出于投资理念的需要,参与股指期货的很可能仅是大型投资银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很可能“有限参与、风险可控”。 责任编辑:白茉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