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专家观点

张芸芸:此次调存准率意在对冲大量到期入市的流动性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1-02-21 08:53:18 来源:华泰长城期货 作者:张芸芸

央行上周五宣布,将从2月24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继1月20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的第二次上调,为2010年以来的第八次上调。上调之后,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9.5%的历史高位。

年初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曾是去年发生过的情况。去年年初,由于信贷迅猛增长,央行决定自1月18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尽管如此,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去年1月份的信贷增长仍高达1.39万亿元。在此情况下,央行于2月12日再度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显然,今年1月份货币信贷增长较为合理,货币政策效果已经初显成效。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04万亿元,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2万亿元。如果按1月份信贷增量占全年贷款规模16%的历史均值估算,那么今年全年总体信贷规模6.5万亿元,应该在合理范围内。由此来看,1月份新增贷款并未超常增长。1月份前两周新增信贷规模达9000亿元,可能是1月中旬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直接原因。而全月1.04万亿元的信贷总量,意味着后两周的信贷控制比较有效。

与此同时,1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也超预期回落,同比增速由去年年末的19.7%回落至17.2%,低于市场预期的19%,虽然与16%的全年增速目标仍存距离,但明显接近。因此,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唯一解释是,对冲流动性(公开市场的到期资金和(或)外汇流入)并预防像1月份前两周那样的信贷井喷。

具体来看,首先,在接下来的几周,周均有1000亿元以上的到期资金,如果流动性回收不力,在一季度银行贷款冲动较强的情况下,信贷可能会再度迅猛增长。实际上,根据惯例,央行往往会在春节后回笼节前所释放的资金。目前,虽然3月期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幅度大幅收窄,央票发行规模明显扩大,但与每周千亿元到期资金规模相比仍然偏小,短期内仅依靠公开市场操作难以达到大规模净回笼资金的目的。

其次,1月份的外汇占款数据迄今还未公布,尽管我国贸易顺差由去年12月份的130.8亿美元收窄至64.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FDI)由140亿美元降至100亿美元,但市场预期外汇占款增量仍然居高不下,这暗示“热钱”流入仍在快速增长。此外,1月份强劲的进口增长数据反映整体需求强劲,出口增长较强也进一步增大了需求压力。在此情况下,央行选择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令人意外。

在笔者看来,在通胀率未见顶之前,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仍会继续上调,信贷的严厉控制也不会放松。因为根据2003—2004年和2006—2007年控制通胀的历史经验,信贷控制和外部流动性的对冲对于管理通胀意义重大。

2004年那一次物价控制比较成功,全年CPI环比涨幅相对温和。其原因可能是合理的紧缩政策给过热的经济降了温,进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物价上涨压力。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那一年,与投资密切相关的信贷增长控制比较得力(除此之外,仅有25个基点基准利率和5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全年贷款增速由上年的21%降至14.5%,同时伴随着的是货币供应量M2增速快速回落。

而2007年那一次通胀形势始终比较严峻。尽管政府在此期间不断加息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62个基点基准利率和55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但CPI同比增速直到2008年2月份之前才稳定下来。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在全球流动性极度充裕的情况下,外来资金的大规模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紧缩政策的效果。当年,全年信贷增长仍然较强(信贷的严厉控制是在2007年10月份),信贷余额同比增速不降反升,由上年的15%升至16%,与之相一致的是,反映整体流动性的指标M2增速始终保持稳定。

反观目前,尽管1月份CPI通胀率低于预期,但内外需强劲、旱情及PPI超预期反弹都使得短期内通胀压力仍然显著。因此,央行仍会继续严厉控制信贷和积极对冲外部流动性。考虑到此次紧缩政策执行的果断和及时,且货币政策效果已经初见成效,这一次政府将信贷和货币增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可能性较大,这意味着通胀失控的风险较低,CPI通胀率很有可能在未来触顶,这一时间点或在二季度.

责任编辑:白茉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