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粮食危机是否再次来临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1-02-21 09:53:02 来源:一财网

2011年2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最新食品价格指数和农产品指数,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7个月上涨,今年1月达230.7点,首次超过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时224.1的峰值水平,同时也创下这个指数1990年创立以来的最高纪录。

“屋漏偏逢连夜雨”。继2010年夏天俄罗斯遭遇旱灾,俄政府因粮食减产而宣布暂时禁止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出口,2011年初,澳大利亚遭遇特大洪灾,昆士兰州粮食生产遭遇巨大打击,澳全年粮食出口可能从顺差转变为逆差后,中国华北地区又遭遇罕见的干旱天气,受灾较严重的河南、河北和山东三省份的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产量一半以上。

FAO在2月8日发出报告,警告大家密切关注中国北方小麦产区的旱情。FAO称,2010年10月以来,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华北平原降雨量远低于正常水平,今年6月收割的冬麦产量堪忧。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年小麦产量的95%,如果旱情持续,中国今年小麦生产的形势将非常严峻。

就在FAO发布此报告当日,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大幅上扬,达到29个月来的新高,国内小麦期货价格也在兔年第一个交易日飙升7%。而1月份中国公布的CPI中,粮食价格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15.1%。

粮价急剧上升已经加剧了市场的通胀预期,甚至在一些地区引发抗议和社会动荡。据媒体报道,联合国认为近期在北非和中东地区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抗议,部分起因正是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

粮食危机会重演吗?

粮价上涨如此迅猛,人们不禁要问,2007~2008年的那场粮食危机会重演吗?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长樊胜根看来,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小的。IFPRI近期发布的报告《反思全球粮食危机》(Reflections on the Global Food Crisis)指出,引发2007~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需求不断增加造成的,而是由于能源价格上升、生物燃料需求增加、美元贬值、出口限制、恐慌性抢购及不利的天气等原因。

在樊胜根看来,尽管目前一些全球粮食主产区遭遇了气候灾害,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粮食生产和储备还是很充足的,而且作为亚洲人的主食,大米的国际价格上涨幅度并没有三年前那么大。

虽然目前中国华北地区的干旱可能导致中国小麦减产,但樊胜根认为,这并不会迅速推高粮食价格。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主任张舰也指出:“中国的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6左右,但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实行高度自给自足的粮食政策,2010年中国进口了约120万吨小麦,仅占中国小麦产量的1%左右,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有大约年产量一半的小麦粮食储备。”

瑞银证券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近日也撰文称,2011年粮价不太可能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和政策构成严重威胁。他认为新兴市场粮食供需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虽然过去几年中国作为粮食净出口国的地位有所减弱,但2010年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安德森指出,与油价不同,粮价对新兴市场外贸或国际收支走势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新兴市场中,能源进口国外贸逆差占GDP的百分比平均接近6%,而农产品进口国平均仅把1.8%的GDP用于粮食进口上,而且整个新兴市场中,粮食净进口国和净出口国数量大致相当,平均而言还有小幅顺差。

美国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也认为,将目前世界粮食短缺归咎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但他认为新一轮国际粮食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过去30年从事农业的回报率偏低,直接导致了目前各种农产品供应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短缺。但如果粮价上涨,回归其正常价值,反而有助于粮食供应回升,并改善全球农产品供需失衡。

粮价不稳危及粮食安全

过高而且不稳定的粮价对贫困人群来说尤其不利。但在樊胜根看来,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如果他们是食物出售的净得益者的话,粮价上涨倒不一定有害,但粮价的急剧变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收入和粮食安全。

由此看来,粮价上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粮价短期内急剧上涨和剧烈波动。IFPRI高级研究员陈志钢认为,长期来看,粮价上涨是个趋势,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粮价长期处于低位,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来说有利,对低收入人群的负面影响需要国家相关政策来解决。

FAO对2010年全球谷物的产量预测为22.29亿吨,为历史第三高。2010/2011年世界谷物库存消费比为23%,高于2007/2008年的19.5%。因此,樊胜根认为,2010年谷物产量加上大量的结转库存,足以满足2010/2011年世界谷物的预测利用量。

在粮食丰产、库存充足、供需基本平衡的背景下,国际粮价为何仍持续上升?樊胜根给出的答案是,金融危机后全球性大规模的财政扩张和信用扩张导致大宗资产价格上涨,而主要导火索是气候灾害造成的减产,并导致部分粮食出口国限制出口,引发人们对粮价预期升高。

至于国内粮价上涨,樊胜根认为主要原因是经济过热和流动性过剩,以及市场对国家实施临时储备和运输补贴等托市收购政策的过度反应所致。樊胜根说:“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农产品价格经历了三次波动,分别是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和2009年9月持续至今。与第一轮上涨不同,后两轮上涨与国内粮食产量的变化关系不大,特别是最近一轮投机和囤积可能性更大。”张舰也认为近期粮价并未完全反映国内粮食真实的供求关系。

但长期来看,“国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还是成本推动,这体现在农村劳动力成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解释说道,“但短期来说,影响国内粮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预期。近来发生的干旱等自然灾害使得农民舍不得卖粮食,导致市场可供量吃紧。”

李国祥预计2011年国内粮价仍会上涨,但涨幅有限。“如果国内货币政策调整到位,半年内就能看到效果,2月份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延续1月份的高位,但之后会回落。”李国祥说。

樊胜根认为,长期而言,稳定国内粮食生产还是保证国内市场消费价格,尤其是农产品价格稳定的根本。如果无法做到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就会引发粮食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而对于应对粮食问题引发的通货膨胀,多数分析人士也认为保证供给,消除通胀预期是根本措施。

如何防止危机再临?

当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今年重新聚首时,如何防范粮食危机再次出现可能成为重点讨论话题。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刚刚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关键议程,就是通过提高大宗商品市场透明度来应对世界食品价格的上涨。

樊胜根认为,要防止粮食危机再现,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安全网络,并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弱势群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等措施相结合,以保护那些最脆弱的群体,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

第二,建立透明、公平和公开的全球贸易体系,提高全球农业市场的效率。应鼓励各国政府取消目前的出口限制,减少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的谈判能否取得成功也至关重要。

第三,建立全球紧急粮食储备库,以防止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可以考虑由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所用并管理,由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如美国、中国和印度,根据自己的粮食储备进行捐献。同时,地区层面还可以建立特别农产品的共同储备机制,如“东盟+3”的紧急大米储备库正在讨论之中。

此外,樊胜根还建议保证农业生产投资,提高小农户的生产能力,建立国际工作组,以协调、透明和及时方式监控粮食生产和库存情况,防止国际粮价剧烈波动。这个工作组还需对粮食储备库的最佳储备量、在何时以怎样的价格进行释放提出指导。近期FAO就发布了一份应对高企的粮价的报告,对国家层面的政策提出了指导。

粮食主产区受自然灾害影响引发的心理恐慌,成为导致此次国际粮价和国内粮价快速上涨的直接诱因。对此,张舰提出国内需加强在全球极端气候现象增多、灾害频繁的背景下,如何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以及气候变迁对极端贫困人口影响的研究。

“今年‘一号文件’恰好聚焦水利,将水利提高到关系经济和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高度,并明确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张舰说,“但目前国内对水利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安全的研究较少,在水利基础设施对减少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的实证研究等方面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