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大幅上涨,ICE棉花不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CBOT小麦、玉米、大豆也都突破前期高点并向历史高点进军。受此鼓舞,国内农产品期货节后纷纷出现补涨行情,强麦受华北、黄淮冬麦产区冬春连旱消息刺激,更是深受资金青睐,节后首个交易日就以近乎扩板后的涨停板幅度报收。当多数投资者以此为由粮食作物——小麦暴涨引发的农产品牛市行情再次启动时,国内外涨势凶猛的小麦、大豆却迅速冷静下来,这不免令追涨的投资者有些纠结,要是早点儿嗅到调整的味儿,晚些时候进场就可以避免些损失了!可是农产品的这波回调到底有无先兆可寻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要想更好地逢低吸纳,选对品种才是关键。 强麦暴涨透支天气升水 去年7月以来,由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干燥气候引发的农产品牛市联动行情似乎还没终止,中国华北、黄淮冬麦产区再现的冬春连旱天气重燃投资者对国际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对一贯不温不火的中国强麦来说,高达近7%的单日涨幅确实有透支天气升水的嫌疑。 首先,目前华北、黄淮小麦产区的旱情主要表现为气象干旱,并非多数媒体炒作的“数十年不遇”的严重农业干旱。据中国气象局2月9日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尽管从浅层土壤相对湿度来看,本次旱情与2008/2009典型冬旱年同期相比土壤墒情偏差,不过由于2010年8~9月华北、黄淮冬麦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成~1倍,土壤蓄墒较为充足,因此除河南南部和安徽中北部小麦长势偏差外,2011年北方冬小麦长势比2009年总体偏好,同时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2月7日,华北、黄淮地区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为81.1%。 其次,小麦之所以可以出现连续6年增产,并不都是因为有风调雨顺的天气,中国小麦产区抗旱、防洪、水利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部长、水利部部长陈雷17日介绍,虽然冬麦区北部地区缺乏有效降雨,旱情仍在持续,不过当前冬麦区大部灌溉条件较好,8省冬麦区的2.77亿亩冬小麦中,八成以上具有灌溉条件,而且冬麦区大部春灌水源有保障,地表蓄水量比往年同期总体偏多,地下水位相对适宜。 最后,6年连续增产使得中国小麦储备底气十足,即便出现严重减产,也不会妨碍国内小麦供应,更不会争抢国际粮源。据美国农业部最新供需报告预计,中国2010/11年度的小麦库存有6000万吨,而中国每年小麦实际消费也就1亿吨多一点,即便产量严重减少2000万吨(17%),由去年是1.15亿吨减少至不足1亿吨,中国小麦库存应该也有4000万吨。 资金提前布局远月合约 如果说强麦透支天气升水式的暴涨是农产品的调整导火索,那么资金提前在远期合约上布局便早早为这波农产品的调整埋下隐患。春节过后,国内农产品期货远月合约的持仓量迅速增加,以豆粕为首的农产品2012年1月合约已经悄然替代2011年9月合约,成为交易量最活跃的主力合约,而大豆更是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完成了主力1109至1201合约的转移。这种远期合约大幅增仓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刚刚挂牌上市不足20个交易日的豆油、玉米、棉花等其他农产品身上,而往年上述品种远期合约达到同等持仓规模要到4、5月份,相比之下,今年资金提前行动了3个月。 资金之所以提前放弃农产品近期合约而布局远期合约,一方面考虑到农产品近期合约自去年7月份以来的涨幅已经提前预支了本年度的天气升水,后期炒作空间有限;同时,伴随着越演越烈的通胀压力,近月合约面临较大的政策调控风险。资金面上,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加息,中国紧缩流动性的措施仍将持续,否则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将难以缓解。政策面上,大豆、油脂、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国储拍卖工作会持续开展,在资金收紧、政策调控配合下,粮食、油脂近期价格压力倍增。 而远期合约不仅有时间的天然屏障,政策之手短期难以触及,而且在自然灾害频发、拉尼娜现象盛行之际,灾害性天气对作物产量的持续威胁给投资者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近期政策压力以及远期天气升水迫使资金提前弃近从远。 豆类比价仍处价值洼地 知道资金提前放弃近月、布局远月合约以及强麦透支天气升水式的暴涨预示着调整行情的到来当然不错,可是要想逢低吸纳,选对品种仍是关键,毕竟多数农产品的涨幅已令资金望而生畏,追涨风险巨大。从文华财经农产品指数统计来看,自去年7月以来,农产品总指数涨幅为42%,其中谷物类涨幅27%,油脂类涨幅 45%,软商品涨幅67%。很显然,以棉花、白糖为主的软商品涨幅跑在农产品的最前列;以豆油、菜油、棕榈油为主的油脂类涨幅居中;以大豆、玉米、强麦为主的谷物类涨幅最低,而进一步比较后,我们不难发现大豆26%、豆粕28%、玉米30%又是谷物类涨幅较小的品种。 显然比价方面,大豆、豆粕和玉米相比国内其他农产品而言都有一定的优势,不过比价更低的豆类(大豆和豆粕)显然更具上涨潜力。首先,大豆高达80%的对外依存度使得国内豆类价格不可能偏离国际豆类价格太久。毕竟长时间进口亏损会影响国内大豆的供给,而单纯地降低进口关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者,从政府的调控意愿和能力来说,自给自足的玉米相对便于控制,毕竟每年国储大豆占消费比重不到10%,而国储玉米占比却有30%。最后,从国内外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效益来说,目前大豆 /玉米比价会使得玉米更多地挤占大豆的种植面积,况且在种植时间上早先播种的玉米会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因此,不管从对外依存、还是政府调控能力,抑或种植效益来说,具有比价优势的远期大豆更具投资价值。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